全球千方百計爭奪科技人才,港府亦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出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中提出,把「研究員計劃」及「博士專才庫」的資助期上限由2年延長至3年,提高研究員的每月津貼額以吸引更多本地畢業生投身行業,同時將興建「創新斗室」,解決人才的住宿問題,藉以提升香港對相關人才的吸引力。
持碩士學位每月獲2.1萬
陳茂波宣布,將由即日起把「研究員計劃」及「博士專才庫」的資助期上限由2年延長至3年,即科研機構或企業可聘用有關科研人才3年,讓他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在專屬的項目上發揮所長。「研究員計劃」推行至今,資助了逾3700名本地畢業生加入創科行列。去年推出的「博士專才庫」已資助超過350名博士後專才,從事研發工作。
為吸引更多本地畢業生投身創科,政府由即日起,提高研究員的每月津貼額。持有學士學位的每月津貼由1.6萬元提高至1.8萬元;持有碩士學位的每月津貼則由1.9萬元增至2.1萬元。另外,科技園公司正在興建「創新斗室」,為科學園的租戶、培育公司或訪問科研人員提供約500個靈活設計的住宿單位,解決科技人才的住宿需要,項目預計在2021年或之前落成。
港大稱好 業界冀加快審批
香港大學發言人回應說,政府計劃提高學位研究人員的每月津貼,並延長「研究員計劃」及「博士專才庫」的資助期上限,可助大學吸引和挽留人才,有利於科研發展,對此感到非常鼓舞。此外,政府推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計劃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以及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及推展計劃,這都與香港大學的研究發展方向一致,有信心在有關領域上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政府去年6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參加計劃的企業須同時聘請本港員工及實習生。陳茂波在預算案中指出,計劃至今已批出逾200個配額,當局會在今年上半年檢討推行細節。據資料顯示,申請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的公司或機構在提交配額申請時,每聘用3名經計劃獲批准來港工作的非本地科技人才,必須增聘一名本地全職僱員(僱傭合約為期最少一年)及兩名本地實習生(為期最少3個月);每名博士後專才每月津貼上限為3.2萬元,另加強制性公積金僱主供款(即最多1500元)。
隨着去年政府推出「博士專才庫」計劃, Labway搶先成為全港首間成功申請的本地生物科技初創。對於預算案在人才培訓支援的政策,Labway創辦人薛志威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生科項目研發年期較長、人才成本較高,政府延長有關計劃資助期,並提升研究員每月薪金資助額,有助紓緩生科企業的成本壓力。不過,根據以往經驗,該計劃從申請至取得資助過程需時,例如申請輪候時間約3個月,整個過程大概9至10個月。他建議當局加快審批,並作出承諾,以協助減輕業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