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教會傳福音(MeChurch林以諾牧師/馮挺然)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一班本地基督徒在今年2月中成立首間廣東話元宇宙(Metaverse)教會,透過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等科技傳福音。今次請來MeChurch發起人林以諾牧師及發展總幹事馮挺然,講解如何透過虛擬空間,改變教會及信徒的信仰生活。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林)林以諾牧師 MeChurch發起人
(馮)馮挺然 MeChurch發展總幹事
陳:新冠疫情促使不少教會改為網上崇拜及聚會,MeChurch與網上教會有何分別?
林:網上教會有兩種,第一,把崇拜片段放上YouTube,信徒只能留言,基本上沒互動可言;第二,透過Zoom等視像軟件聚會,雖有互動元素,但更多是「你眼望我眼」,部分人甚至索性不開鏡頭。
至於MeChurch,參加者進入元宇宙直播平台後,可為自己建立虛擬化身(Avatar),進入預先安排不同分組的房間,與其他參加者互動,例如打招呼、握手及擁抱等,隨後,往禮堂找一個位置坐下,恍如置身教會禮堂中,等待聚會正式開始,與現有軟件感覺不一樣。
隨着第五波疫情緩和,本地教會陸續重開。據我所知,參與實體崇拜人數有所下降。除了移民、未有接種疫苗等原因,不少信徒已習慣網上崇拜,感覺比親身到教會更便捷。元宇宙的出現,正好讓教會接觸這一部分信徒。
馮:部分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敢走進教會,例如害羞或害怕教會環境。元宇宙世界中,他們能以虛擬化身參與聚會,減少出席實體活動的顧慮。
網站操作 毋須特別裝置
陳:現時開發元宇宙教會,入場門檻高嗎?需要什麼知識和技術?
馮:元宇宙只是把過去20多年來不同的科技、技術及硬件融合後得出的新名詞。元宇宙世界包含現有七成技術,包括人工智能(AI)、自然語言處理(NLP)、區塊鏈、雲端及數字孿生(Digital Twin,又稱數碼分身)等。普通人或教會,只要大膽嘗試,主動學習,打開心扉,親身體驗過後,自然會知道什麼是元宇宙。
林:去年Facebook母企改名為Meta Platforms,引起社會對元宇宙的關注。但現時元宇宙存在很大變數,到底哪一個平台較完善、較多人使用、門檻較低?仍是未知之數,有待塵埃落定。目前選擇的平台主要以網站方式操作,信徒有電腦就能參與,毋須用VR等裝置。
建XR工作室盼共享資源
陳:MeChurch計劃構建「延展實境」(XR)工作室,共建虛擬世界的教會資源,期望哪些團隊參與其中?不少人認為元宇宙或加劇網絡沉迷現象,你們有何看法?
林:在元宇宙創建教會,涉及大量資源投放。假如不同團體各自行事,只會造成資源浪費。我們歡迎其他團隊參與,實現共創、共享的元宇宙精神。如過分主張版權或專利,只能讓少數人受惠。
馮:作為本地元宇宙教會的先驅,MeChurch在未來一年半將重點關注教育及推廣工作。在基督教界,我們希望與志同道合的教會合作,結合各自的長處,在培訓、內容等互相配合下,把福音輻射出去。
元宇宙會否引致沉迷,要視乎參與者自身。據我所知,有荷里活及南韓的電影公司計劃今年中拍攝元宇宙電影,容許觀眾以第一身,透過扮演不同角色參與其中,故事伏線亦按觀眾選擇而改變。
陳:隨着AR、VR等技術成熟普及,元宇宙教會本身有望取代現實教會嗎?為發展帶來什麼機遇?
林:以現有的AR為例,在講解諾亞方舟的故事時,如以虛擬動畫方式,展示諾亞、方舟及動物的形象,無論小孩或成人都會覺得新奇。
若能像元宇宙電影,講解大衞打敗歌利亞的故事,信徒透過扮演有關人物,相信有更深刻的印象及體會,即使未必符合史實,但自身感受能創建新經驗,對於經文的看法,不再是你問我答,而是自行探索,感覺完全不同。
過去有人認為,電視機將取代收音機,事實證明取代不了。由成立MeChurch開始,我從沒想過取代實體教會,元宇宙只提供一種方式、可能,讓我們接觸更多人群,僅此而已。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藍牙6.0多項突破 Find My細至厘米(林國誠)
最新發表的Bluetooth 6.0規格,將顛覆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無線設備互聯方面帶來了革命性進步。在介紹Bluetooth 6.0前,先回顧過去幾代Bluetooth技術的不足及限制。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中佬的浪漫 探索新科技(黃岳永)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除了深受不同年齡層男士喜愛的《高達》,不少人到中年的「中佬」開始重拾童年的打機樂趣,例如可玩到大部分PC遊戲的Steam Deck,近幾年便掀起全球遊戲革命;剛推出的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與其引發的熱潮,也吸引不少老玩家的目光。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新技術|英飛凌首製成12吋GaN晶圓
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周三(11日)宣布,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個300毫米(12吋)氮化鎵(GaN)晶圓技術,生產晶片數量是200毫米(8吋)晶圓的2.3倍。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趨勢|Adobe末季推AI短片生成器
美國圖像處理軟件商Adobe宣布今年底前,為旗下剪片工具Premiere Pro推出測試版工具,配合Adobe Firefly視訊模型,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創作短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之戰|甲骨文夥輝達建澤級雲訓練AI
美國軟件公司甲骨文(Oracle)與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合作,聯手建造全球首個「澤級」(Zetta)雲端運算集群,讓客戶透過甲骨文雲端基礎設施(OCI)訓練人工智能(AI)。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學生研發安全帽冷卻裝置 贏設計大獎
來自香港大學的7位學生,設計冷卻裝置Air Ring 48(AR48),可安裝在標準安全帽上,保障建造業工人在酷熱環境下工作安全。這項發明最近勝出2024香港區James Dyson設計大獎。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NAMI智能保護材料 安全防護的關鍵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創新技術已成為開發新產品的關鍵。從運動防護到日常安全,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成功研發了智能保護材料技術,並以此開發了一系列突破性及獲奬產品,為不同人群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護。
- Posted September 12,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