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互聯網+金融重構實體經濟(林治洪)

By on June 17, 2015

本文作者林治洪為中國民生銀行香港分行行長,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為《信報》撰寫專欄「金融協會」

無論是互聯網巨頭、實體產業,還是傳統金融機構,都需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方式重新構建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鏈。(資料圖片)

無論是互聯網巨頭、實體產業,還是傳統金融機構,都需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方式重新構建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鏈。(資料圖片)

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平等、開放、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重構整個商業價值鏈,互聯網從最初的應用工具和管道躍升為戰略性基礎設施,並快速向實體經濟滲透;實體產業「互聯網化」戰略也使得互聯網與實體產業融合,進一步擴展形成互聯網經濟體。

當前在新經濟時代發生了幾個方面的轉移:一是,消費者與商業資源連接的方式發生轉移,經營模式由B2C逐步拓展成為B2B2C。而消費者與商業資源之間的連接也創新出智慧終端機、APP、網站、可穿戴設備等新的方式。這種連接方式的轉移,必將帶來傳統商業與新興商業服務之間的此消彼長。二是,消費者的注意力和時間份額發生轉移。站在消費者的時間份額、行為份額、錢包份額的角度看,我們必須要從經營產品轉移到經營使用者。

三是,消費者行為資料獲取方式發生轉移。從長期來看,消費者的行為資料是奠定大資料服務的基礎,是商家保持對消費者連續服務的關鍵。四是,消費者的支付模式發生轉移。比如人們在購買家電的時候,逐漸開始降低一次性支出,轉為支付年度服務費。支付方式的轉移,意味着企業的盈利點發生轉移,意味着行業的商業模式已經發生改變。

給企業帶來無限商機

舉一個與傳統企業思維方式截然不同的例子,比如免費,互聯網行業從來不打價格戰,它們一上來就免費。如果有一種商業模式既可以統攝未來的市場,也可以擠垮當前的市場,那就是免費的模式。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資訊過剩的時代,也是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怎樣在無限資訊中獲取有限的注意力,便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核心命題。互聯網經濟就是以吸引大眾注意力為基礎,去創造價值,然後轉化成盈利。互聯網+正在給實體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

互聯網高速發展給企業帶來無限的商機與便利,企業經營活動的互聯網化正在開始孕育爆發,傳統金融服務已無法滿足企業的經營活動需求,企業在開放的互聯網上需要的是與其經營活動高度契合的綜合金融服務。

那麼,互聯網對金融業的影響及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筆者認為,金融服務業是互聯網技術應用時間最短、應用範圍最廣、應用程度最深的行業之一。愈來愈多的實踐證明,在21世紀誰能建立互聯網思維、借助互聯網科技打造自身的優勢,誰就能執行業之牛耳。在這個全面擁抱互聯網的時代,金融業只有將互聯網技術融入服務之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有效介入實體經濟,才能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實現智慧式增長和內涵式增長並進的新增長。

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金融機構和資金需求者之間建立了更便捷、友好的連接方式,一定程度上把傳統金融機構「脫媒」了。互聯網企業開始比金融機構掌握更多的消費者金融行為資料,這些資料能實現更精準的體驗式行銷,更快的推動產品與服務反覆運算創新,更有效地實施風險控制,為消費者提供更即時的場景化、個性化服務。產業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將是實體經濟與商業銀行把握互聯網發展機遇,重構產業金融價值鏈的共同選擇,二者將相向而行,殊途同歸。

金融產業鏈實現分解

隨着電子資訊化和商業全球化持續推進,金融服務創新日新月異,金融產業鏈將在互聯網推動下實現分解與重構。在此過程中將會誕生愈來愈多的互聯網化、專業化銀行。如專業化信用卡公司、專業化抵押貸款銀行、專業化抵押貸款證券化銀行、專業化服務於金融機構的清算行等,現代金融體系功能已經被分化為多個專業化領域。基於互聯網與金融融合發展的巨大市場空間,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互聯網金融將繼續圍繞「內在金融,外在服務」進行行業細分和模式創新,O2O金融服務、銀行與協力廠商協同服務、銀企資料直鏈、產融結合等領域的藍海價值將會顯現。

不管做哪個行業的,真正構成最大威脅的對手一定不是現在行業內的對手,而是那些行業之外看不到的競爭對手。互聯網在跨界進入其他領域的時候,思考的都是怎樣重新洗牌的問題。

一方面傳統企業的跨界金融意識正在覺醒。實體產業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商流、物流、資訊流等資料,借助互聯網,在提升整體自身產業鏈競爭力的同時,實現「由產到融」轉變,從而對傳統金融機構產生衝擊。

另一方面,從互聯網金融業務形態來看,整個產業鏈包括:需求調研、標準化線上服務、大資料採擷應用、流程審核、風險控制等環節。前面三個環節為互聯網平台所擅長,而後兩個環節銀行佔線下優勢。雙方借助各自資料優勢相互滲透,目前尚處於議價、整合、博弈階段。

同時,互聯網、金融、實體產業在跨界競爭的同時也促進合作共贏模式的形成。依託互聯網,實現金融網、物流網、商流網的三網合一,有效地促進商業活動的進行;對任何機構,不必過於追求大而全,不必事事擁有;借助聯盟合作模式,發揮優劣互補的價值,按縱向和橫向形成一系列外包關係,資料管理可以外包,信用卡發卡可以外包、貸款調查也可以外包等。在合作體系中,各方保留自身的核心能力,運用合作聯盟資源整合去實現最大化的價值創造。

差異化競爭才有出路

民生銀行於今年年初開始籌備建立公司網路金融服務平台,圍繞全行10000多家貿易融資客戶需求,構建「金融+商流+資料」商業生態服務體系,通過人性化的金融門戶和銀企互聯吸引、連接和聚集企業客戶流量,跨界獲取企業商流資訊,按照交易銀行輕資產服務內涵,形成具備互聯網基因的網路金融綜合服務。一旦電子商務在銀行中發展起來,交易流水資金在銀行沉澱,就能獲取更低成本的負債,並根據交易流量進行模型設計,將過去人工金融服務的領域改用工具和模型自動處理,未來民生銀行要轉換成客戶驅動性的行銷方式;民生銀行要打造一流的交易銀行,在互聯網+的過程中更多的體現凸顯民生細分領域的專業化產品,追求的是更深更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大而全的基礎路徑。

民生銀行要進行的是差異化的競爭,而不是同質化的競爭,同質化的競爭對於市場上的競爭者來說,都是沒有出路的。

「互聯網+」概念已經給各行各業注入了新的創新活力,無論是互聯網巨頭、實體產業,還是傳統金融機構,都需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方式重新構建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鏈。我們只有充分利用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利用互聯網大資料中精準定位交易主體,快速、便捷提供產品或服務,並有效控制風險,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得先機。

更多林治洪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