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tagged "HKBU"
-
浸大創納米粒子診治腦神經瘤
香港浸會大學一支協作研究團隊,合成了一種名為TRZD的納米粒子,其持續發光的特性,既能為體內神經膠質瘤細胞組織作顯影診斷,亦可透過靶向傳送化療藥物,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
- Posted November 25, 2022
-
浸大推新冠個案分布地圖 實時數據 演算法分析染疫風險
香港浸會大學團隊近日開發「香港新冠病毒熱點分析圖」,以直觀、實時及動態的方式,呈現新冠病毒感染個案位置的分布資訊。公眾可放大或縮小網上地圖,方便了解自身面對的健康風險。
- Posted November 15, 2022
-
丹參有潛力治膽汁倒流胃癌
一項由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主導的研究揭示,膽汁內的膽汁酸,促使引發炎症的細菌大量繁殖,導致胃癌;同時發現,由中草藥丹參提取的化合物「隱丹參酮」,有潛力用作治療及預防與膽汁倒流的相關胃癌。
- Posted October 26, 2022
-
浸大新藥防太空人骨質流失 配無針注射器 國家2030探月採用
香港浸會大學團隊研發的靶向藥物Apc001及無針頭注射器,能協助太空人應對長期太空飛行而導致的骨質流失問題,將於國家2030年的探月計劃中使用。
- Posted October 19, 2022
-
浸大馬冠聰奪楊振寧獎
香港浸會大學昨宣布,該校物理系副教授馬冠聰,獲頒發2022年楊振寧獎,表彰他在波動系統(wave systems)中,有關厄米及非厄米拓樸相(Hermitian and non-Hermitian topological phases)的開創性研究。
- Posted September 20, 2022
-
浸大研多功能化合物治早期腦退化
香港浸會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F-SLOH的多功能有機化合物,具備早期治療阿茲海默症(俗稱腦退化症)潛力,可改善其病理特徵,意即抑制大腦神經細胞的澱粉樣蛋白β(Aβ)聚積,降低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及神經炎症。
- Posted August 25, 2022
-
浸大交響樂團伴AI歌唱舞蹈家
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愈趨成熟,香港浸會大學交響樂團夥拍AI虛擬合唱團、舞蹈家及媒體藝術家,下周四(14日)於香港大會堂舉行周年音樂會,並以「重聚」為活動主題。
- Posted July 6, 2022
-
浸大研蛋白水解酶治肥胖症
香港浸會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膜1型基質金屬蛋白酶」(MT1-MMP)的蛋白水解酶,在大腦飽腹感的調節機制扮演重要角色,初步顯示MT1-MMP為治療肥胖症的有效標靶;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科學期刊Nature Metabolism。
- Posted May 31, 2022
-
浸大進駐科學園攻創新中藥 研發中心揭幕 先解決便秘結腸炎
由創新科技署「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香港浸會大學成立的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昨天在白石角科學園正式揭幕。該中心致力開發創新中藥,目前正以慢性便秘及潰瘍性結腸炎兩項創新中藥作為研究重點,冀把研究成果轉化為醫藥產品。
- Posted December 23, 2021
-
77%港青冀灣區就業計劃放寬要求
在2020年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企業聘請剛於本地大學畢業的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工作或接受在職培訓,並提供不少於1.8萬港元的月薪。香港浸會大學一項調查發現,77%受訪青年認為,應放寬計劃的資格要求。
- Posted November 24,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