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電競硬件佳人才培訓落後 社會存偏見 待遇遜中日韓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黃天佑(右一)坦言,面對中日韓的電競隊搶人,本港容易出現人才流失;旁為港產電競選手葉文豪(HotDog29)。(黃潤根攝)
電競市場潛力不容小覷,當政府和數碼娛樂業界齊聲稱力推這新興產業時,到底發展着眼點應該如何?有本地電競公司及選手直言,本港不乏資金發展電競配套,惟更重要是建立一套人才培育系統,以降低年輕人接觸電競的門檻。另方面,社會大眾特別是家長亦要明白投身電競並非不務正業,而是有其前途。只有吸引年輕人入行,市場方有望愈做愈大。
職業電競選手跟足球、籃球員相似,收入來源之一是代表所屬的電競隊出戰職業賽事,賺取比賽獎金和出場費等。目前一些國際知名的電子遊戲,均有其地區式職業聯賽,其中本地電競公司Talon Esports旗下便有7支電競隊,分別參與《英雄聯盟》(LOL)、《傳說對決》(Arena of Valor)、《部落衝突:皇室戰爭》共7種電子遊戲的電競賽事。
以《英雄聯盟》為例,相關電競隊參加的是該遊戲在台灣及東南亞地區(包括泰國、菲律賓等)的職業聯賽Pacific Championship Series(PCS)。由今年中開始,Talon Esports更跟法國甲組足球聯賽勁旅巴黎聖日耳門(PSG)合作,以PSG Talon名義參加PCS夏季賽事,並成功取得亞軍。
PSG Talon由5位電競選手組成,香港及台灣選手各有兩名,餘下一人是南韓外援。整體而言,Talon Esports旗下職業選手約有40人,當中只有4名香港「土炮」。Talon Esports營運總監黃天佑認為,本地選手比例其實已不算十分低,「始終香港電競市場相對較細」。

Talon Esports營運總監黃天佑認為,政府需要做的,是協調電競業界和教育界,將電競帶入校園。(黃潤根攝)
入行渠道不明 職業生涯短
Talon Esports一般是透過由選手轉型的電競教練,或電競隊經理人物色電競選手,這些選手加入後,又會向公司推薦一些合拍選手加盟。電競隊之間可以互相挖角,黃天佑提到,Talon Esports雖未嘗從其他電競隊購入選手,但曾把旗下選手賣到外國的電競隊;亦有本地電競選手獲中國的電競隊垂青,但公司出於長遠發展考慮沒向對方割愛。
黃天佑坦言,香港的電競發展比鄰近地區慢,當面對中國、日本、南韓等地區的電競隊搶人,本港電競隊要留住具潛質的選手其實不易,造成人才流失。他指出,內地電競隊的薪金水平,隨時比香港及台灣高10至20倍,「在中國,頂級選手一份兩年合約,總值可達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
港產電競選手葉文豪(HotDog29)亦指出,電競選手職業生涯極短,以《英雄聯盟》為例,選手一般到了24歲左右便考慮退役,當打的選手自然更希望往外闖,冀以最短時間賺最多的錢,保障退役後生活。
如欠缺選手的話,發展電競只會淪為鏡花水月。黃天佑表明,目前本港發展電競其中一個問題,是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缺乏機會了解當一個電競選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葉指出,本港不乏技術高超的遊戲玩家,可惜他們根本不知道有何渠道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怎能要求一名十五六歲的少年人,懂得向職業電競隊自薦,而對方又真的取錄他?」

港產電競選手葉文豪慨嘆,很多人擔心選手將來退役後沒其他出路。(黃潤根攝)
倡政府協調 帶進校園推廣
反觀南韓,當地設有完善的培訓機制,電競隊同時設有訓練學校,一方面訓練學生成為電競選手,另一方面教授課本知識,令學生能夠兼顧電競和學業。水平足夠的學生完成受訓後,要麼繼續留隊成為職業選手,要麼被其他電競隊挖角;那些不適合投身電競行業的則可像普通年輕人一樣另覓出路。
「全世界的電競隊,都只會收購經過專業訓練的選手。」葉文豪坦言,香港年輕人缺乏接受電競訓練的機會,自然難以成為職業選手。黃天佑則認為,政府需要做的是協調電競業界和教育界,把電競帶入校園,在不影響正常學習下讓學生們接觸電競。他說,香港不乏訓練電競選手的場地,一些臨近退役的職業選手亦可充當教練,為有志入行的年輕人提供專業訓練。
葉文豪直言,政府在電競發展上,把目光放在電競場館等配套,也試圖透過舉辦大型電競活動,加強社會對電競的認知,這些舉措都有其作用,「但很多都是一次性動作,似乎沒有很長遠的考慮如何培訓電競人才。」他明白,不少家長仍認為電競等於「打機」,並不能作為一種職業,「香港電競公司數目不多,很多人擔心選手將來退役後沒有其他出路,連轉型做教練、幕後人員亦不容易。」
葉文豪強調,發展電競需要一套長遠可行的人才培育系統,確保選手能夠接受專業訓練,以及退役後可在其他崗位發展事業,甚至讓他們憑電競專長,申請獎學金繼續升學,方能改變外間對電競的印象。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元年第一課 (黃岳永)
自從OpenAI推出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後,迅速在全球掀起熱潮,教育界更是由一開始討論應否禁用,逐漸轉變為全面接受。新學期是大學首次引入ChatGPT類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工具來輔助教學,一眾同儕都努力把AI整合到課程中的不同部分。在等待教學成果的這段時間,筆者感受絕對是「未開學,先興奮」。
- Posted September 29, 2023
- 0
-
拆解不明視像來電 (林國誠)
筆者相信讀者們都曾經收過一些不知名的來電,一接通就會自動斷線,或者來電者假冒入境處、速遞公司等機構的身份,明眼人皆知道這些屬於詐騙電話。然而,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愈趨成熟且應用範疇擴大,我們日常使用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如WhatsApp、FaceTime,也成為騙徒的新戰場。
- Posted September 29, 2023
- 0
-
3D打印月餅10分鐘食得
是日正值中秋佳節,賞月時享用月餅自然是指定動作。香港科技大學一班綜合系統與設計學系的博士生,炮製出全港首批3D打印月餅。這批月餅印有科大校徽,設有紫薯、奶黃兩款口味。列印過程毋須借助模具。時間方面,只需10分鐘便能印製一個月餅,未來有望縮短至5分鐘。團隊將為機身注入加熱功能,製造的
- Posted September 29, 2023
- 0
-
寵物AR分身 供主人隨時悼念 (Metamory余卓璿)
本地初創Metamory Technology Limited開發一款應用程式,為寵物度身構建數碼分身。該企更有意推出區塊鏈族譜,方便家人以科技串連家族故事。今次請來公司聯合創辦人余卓璿介紹該企發展願景,分享當年作為大學生時的創業心得。
- Posted September 29, 2023
- 0
-
小紅書夥旅發局推香港漫步指南
小紅書與香港旅遊發展局繼今年上半年推出「香港旅行時光機」和「藝起遊香港」兩個項目大獲好評後,以城市漫步(Citywalk)為主題,推出「香港漫步指南」,吸引用戶以腳步丈量香港的大街小巷。指南內有5條具有特色的香港旅行路線,發掘新的香港旅遊視角,希望吸引更多遊客前往香港。
- Posted September 28, 2023
- 0
-
Meta新眼罩10.10開售 最平3900元有找
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舉行年度大會Meta Connect,詳細介紹混合實境(MR)眼罩Quest 3,以及新款Ray-Ban智能眼鏡的規格。Quest 3將於10月10日正式發售,128GB及512GB型號的售價,分別為499美元(約3892港元)及649美元(約5062港元)。新款智能眼鏡在美加、英國市場優先預訂,售價299美元(約2332港元)起,10月17日開始付運。
- Posted September 28, 2023
- 0
-
Startup本周摘要 (Week 25/09)
杭州亞運戰況如火如荼,今屆賽事以「雲上亞運」為賣點,標榜以雲端技術直播賽事。為大會提供相關技術的阿里雲智能集團,其國際事業部總裁袁千表示,集團2017年已跟國際奧委會合作,初時擔當贊助商及雲端服務合作夥伴,翌年夥拍該會旗下廣播機構,推出用於轉播奧運賽事的OBS Cloud服務。
- Posted September 28,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