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機械清道伕掃垃圾救生態 港大生組初創研發 印尼政府賞識重用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Sidhant Gupta(中)去年跟團隊開展ClearBot項目,專門自動清理水上垃圾,如膠樽、鋁罐、玻璃瓶等。(黃勁璋攝)
炎炎夏日熱浪逼人,不少泳客跑到海灘消暑,或者到河邊、湖畔野餐。不過,若然有垃圾漂浮水面,肯定大煞風景。去年香港大學畢業的印度青年Sidhant Gupta,就決定成立初創Open Ocean Engineering,並研發一款ClearBot機械人,專門自動清理水上垃圾,讓海洋生態重現生機。
ClearBot大致分為三大部分:機械人、停泊處(Dock),以及由不同開源軟件組成的操作系統。Gupta指出,團隊會協助用戶,為機械人設定泊位及清潔範圍。設定完成後,機械人在全球衞星定位系統(GPS)配合下,自動沿鋸齒形(Zigzag)路線巡視,利用攝錄鏡頭及人工智能(AI)技術,辨認漂浮於水面的垃圾,再利用捕撈網收集。
擅長處理河道 暫未適合出海
當機械人在預設清潔範圍巡航完畢,或者捕撈網已裝滿最多200公升的垃圾後,ClearBot便會駛回停泊處充電,並由清潔工人把網內垃圾卸下處理。Gupta補充,目前後台儀錶板(Dashboard)尚未可供用戶使用;日後正式開放功能後,用戶即可得知收集了什麼垃圾、哪些可回收再用,「當然,要從捕撈網中揀出哪件垃圾可以(回收再用),哪一件不可,這部分工作始終要靠人手。」

若要從捕撈網中揀出可回收垃圾,仍須靠人手進行。(黃勁璋攝)
今次Gupta向記者展示的ClearBot,主要適用於河流、湖泊等水流穩定的環境,而非洶湧的海洋或泳灘。他解釋,海岸線附近浪濤一般較大,「每一兩秒都有海浪進退」,ClearBot的機身設計、體積,以至系統算法設定,均須作出相應調整,方能應付上述環境。
Gupta料須多花至少一年時間,方能研發出可清理海洋垃圾的機械人。遺憾的是,由於香港海洋及岸邊垃圾問題較為嚴峻,故此Open Ocean Engineering雖為本地初創,ClearBot暫無法在香港展示實力。河道污染問題嚴重的東南亞大國印尼,成為了產品首發市場【見另稿】,「印尼政府致力清理河道垃圾,所以,當我們呈交ClearBot計劃書時,不但得到對方大力支持,更為我們物色合作夥伴,處理收集到的水上垃圾。」
ClearBot在不同的應用場景,所需的系統設定均有不同。Gupta強調,機械人需至少一星期測試,確保一切正常後方能正式投入運作。服役後,亦要每星期檢查及維修。他又提醒,若現場GPS訊號欠佳,機械人便無法自動運作,須改以無線電遙控。
GPS巡航 AI辨漂浮物
值得一提的是,機身上的太陽能板,主要是確保ClearBot在電力不足、無法駛回停泊處情況下,仍能發出GPS定位訊號,讓工作人員掌握其位置,但無法為機械人完全充電。倘若電力不足,其活動範圍亦會相應縮小,以免它到達偏遠位置後失去動力,須再派出額外人手拯救。

ClearBot設有太陽能板,確保電池電力不足時,仍能發出GPS定位訊號。(黃勁璋攝)
Gupta一直醉心海洋機械,早於2015年,他便發起了一個名為VAYU的機械魚項目,合眾人之力研發的機械魚,在本年1月,以26.79秒創下「50米最快機械飛魚」的健力士世界紀錄;他又正研發專為海洋科學家及保育人士而設的Open Ocean Camera,聲稱可以在60米下的深海,作為期3星期的4K影片拍攝,據知產品稍後將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預售。
至於ClearBot項目,則在去年展開。Gupta表示,自己一直明白海洋垃圾,尤其是塑膠廢物嚴重破壞生態,故決定跟幾名同學一同研發ClearBot;更曾遠赴印尼峇里取經,了解當地滑浪板租賃店的負責人,如何為清理海洋垃圾不遺餘力。
團隊不斷改良ClearBot的功能及設計,AI技術便是後期才追加,讓機械人辨識哪些是垃圾,以及蒐集水上垃圾的種類分布,「這些數據好寶貴,各地政府都想知道,海洋、河流之中到底有何東西。」他稱,諸如菲律賓及印尼等政府,會向產生水上垃圾的企業或品牌徵稅,可樂公司亦需要這些數據,以茲證明。

今次向記者展示的ClearBot,主要適用於河流、湖泊等水流穩定的環境,而非洶湧的海洋或泳灘。(黃勁璋攝)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創業賽三奪獎 冀與汽水廠合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孫正義料通用人工智能10年內實現
集團(SoftBank Group)行政總裁孫正義表示,他認為通用人工智能(AGI),即在幾乎所有領域都超越人類智能的人工智能,將在10年內實現。孫正義在SoftBank World企業大會上表示,他認為AGI的智能程度將是所有人類智能總和的10倍,並提到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
- Posted October 4, 2023
- 0
-
歐美數據跨境的啟示 (車品覺)
歐盟委員會通過《歐盟—美國數據私隱框架的充分性決定》,意味着基於歐盟認可的歐盟—美國數據私隱框架(DPF)內,若美國組織能夠提供與歐盟相當的數據保護水平,歐盟個人數據可以毋須額外調整數據保護措施,自由安全地傳輸至參與該框架認證的美國組織。
- Posted October 4, 2023
- 0
-
港人黃金周北上 用AlipayHK新高
港人北上消費熱潮持續,電子錢包AlipayHK表示,中秋國慶假期,港人在內地使用AlipayHK創新高,交易金額為佛誕假期近兩倍。AlipayHK早前攜手大灣區商戶在10月推出多重優惠,鼓勵港人於大灣區遊玩消費。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9月30日至10月2日)使用AlipayHK在內地消費的交易金額是佛誕假期(5月26日至5月28日)的近兩
- Posted October 4, 2023
- 0
-
日製自駕「高達」機械人售逾二千萬
日本初創「燕工業」(Tsubame Industries)最近開發一款可駕駛的四輪機械人ARCHAX,原型機共有26個可動關節,每隻手指能夠獨立活動,外觀跟動畫《機動戰士高達》很相似,設有5色選擇。售價為300萬美元(約2340萬港元),將於月底的「日本機動車展」(Japan Mobility Show)亮相。
- Posted October 4, 2023
- 0
-
微軟認Bing添AI難破谷歌壟斷
美國司法部及多個州控告谷歌,指其涉嫌違反反壟斷法例,案件周一在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續審。《華爾街日報》報道,微軟行政總裁納德拉在庭上表示,矽谷把網絡搜尋視為「最大禁飛區」,即是最難破解的市場。即使推出新AI應用程式,微軟搜尋市場份額幾乎沒變化,難以打破谷歌在搜尋引擎的主導地位。
- Posted October 4, 2023
- 0
-
大摩料AI改寫44%工作內涵 經濟效益32萬億 未來3年內顯現
摩根士丹利最近發表研究報告稱,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實現任務自動化,徹底改變企業累積及分析數據的方式,從根本上改變輸入任務。美國CNBC引述專家意見指出,未來3年AI技術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可能高達4.1萬億美元,大約44%工作內涵會基於AI而出現變化,比原本預估的25%大幅提高。
- Posted October 4, 2023
- 0
-
中銀香港啟動模擬數碼港元試驗
中銀香港公布,已正式啟動模擬數碼港元試驗,驗證數碼港元預繳服務的用例,首階段試驗開放予該行部分員工,通過中銀香港流動支付應用程式BoC Pay購買預繳式服務合約,其後將由參與試驗的中小企業邀請合資格的客戶參加。本次試驗中,該行引入約10家商戶,涵蓋美容、醫療、健身、教育等行業。
- Posted October 3,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