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初創研海參抗頑疾 (Labway 薛志威及陳嘉儀博士)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Labway研究及抽取海參各種微量元素,探討它們的藥用價值。(由受訪者提供相片)
本港可說是全球海參集散地,每年處理數量達數千噸,相比起澳洲、美國、中東等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港生物科技初創Labway近年研究提取海參精華,以分析其抗頑疾成分及藥用價值。《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其創辦人薛志威及科技總監陳嘉儀博士,分享他們的研發心得與營運策略。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薛志威 Labway創辦人
陳嘉儀博士 Labway科技總監
尹:作為生物科技初創,為何當初有志研究海參,並提取當中的精華?
薛:本港作為全球海參集散地,即使海外均出產海參,惟貨源往往先流入本港,每年處理量更達數千噸。相比之下,澳洲、美國、中東等地方海參量較少,種類亦不齊全,惟研究人員致力開發海參不同用途,本港就鮮有類似實驗,加上家族經營海味生意,我從小就認識海產,於是立志研究有關項目。
陳:海參營養豐富,蘊含皂苷精華、黏多醣、多肽膠原蛋白等成分,具藥用價值,有抗氧化及抗炎功用。本港又擁有地利優勢,我們可輕易在這地方取得數十款海參品種測試。未來期望提取海參精華,驗證其抗頑疾的抗氧化及抗炎反應,甚至製成護膚品、藥物等產品。
冀跟藥廠合作降成本
尹:你們怎樣展開海參精華的有關研究?
薛:團隊研究宗旨是透過海洋生物元素,以可持續方式帶給消費者健康。該公司旗下設有海洋分子研究(Marine Molecule Research,MMR)平台,專責從海洋生物提取生物活性分子(Bioactive)有效成分,再測試其功用及成效。
起初在機緣巧合下,結識科學園其他生物科技公司,與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更志趣相投。自2015年起,我們研究提取海參的皂苷精華,再進行抗頑疾測試,是為全港首項海參皂苷抗頑疾研究。未來我們期望能深化項目,預料明年把皂苷完全提取。
作為生物科技初創,因研發及製藥成本高昂,我們目標是跟藥廠展開合作。由於藥廠普遍不會包辦研發至製藥的工序,一般會在臨床實驗前物色有關生物科技公司,審視其研究成果,當中包括其分子發展及程式等。當藥廠遇到心儀項目便展開收購,把公司的研究成果帶至臨床實驗。經三階段臨床測試成功後,他們就陸續展開商品化過程。

Labway創辦人薛志威(中)認為,港府近期推出的「博士專才庫」計劃,有助公司招攬人才;旁為科技總監陳嘉儀博士(左)及尹思哲(右)。
陳:我們主要透過隔離、提取及純化海參內有用的生物分子,先於科學園進行簡單的抗氧化實驗,再把樣本帶至香港大學及其他夥伴大學的研究院,測試其抗頑疾功用。若測試成功,我們便可專注於特定分子的研究。最後,待確定有關研究藥物的效用及安全性,我們就可申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
兩持續發展方案助保育
尹:你們除了科研及產品外,亦有保育的考慮,可否講解一下構思?
陳:若發現海參的皂苷藥用價值極高,或引來大量捕取,問題是不能盡用海洋資源,以免影響生物多樣化。
我們考慮兩項可持續發展方案:第一,當我們研究得出特定的活性化合物,可採用人工合成方法研藥;第二,我們可進行室內人工繁殖,不但對海洋生物有益,而且可提取其有用物質,以便用於醫學上。
尹:那麼研發成功後,你們有何商品化策略?
薛:作為生物科技初創,海洋分子研究平台屬於高風險項目。然而,我們另設中度風險但高回報的平台Labway Brand,把不同的研究項目商品化。
我認為,研究與產品之間必須有市場調查的過程,先了解客戶需要,繼而度身訂造產品。
海參膠囊是公司第一項商品化的保健產品。不少人得悉海參對人體有益,惟浸泡時間需時,工序製作步驟繁複。
若食用海參有保健需要,須恒常食用才能見效,但並非人人能堅持天天下廚,膠囊設計能「對症下藥」。

本港集散全球各地的海參,款式多達數十種。(網上圖片)
藉博士庫計劃聘專才
尹:得知你投資七位數字創辦Labway,有否考慮政府資助或物色融資?
薛:作為生物科技初創,政府提供不少配套及資助。我們進駐科學園後,面對招募人才的困難,曾接獲不少應徵履歷,惟具相關知識的專才未必對海洋生物研究感興趣。適逢政府推出「博士專才庫」計劃,我們就成為全港首間申請成功的初創。藉上述計劃邀請陳博士加盟後,公司發展方向逐漸明確。
政府會向生物科技初創提供資助,資金足以維持我們的現金流,但上述資助須留待研究完成後才獲批,令我們前期支出較大。若開發新產品、機器,以至市場推廣等支出,未必有政府資助支持,因此融資為必經之路。

Labway作為生物科技初創,因研發及製藥成本高昂,目標是跟藥廠展開合作。(由受訪者提供相片)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編者按:尹思哲最新著作《初創起義》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 English Version ]
Meet Labway, a startup specializing in sea cucumber nutrient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第13屆「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強勢回歸 雲集國際專家共同探討知識產權最新發展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創意能帶領企業突圍而出,這些創新理念往往能超越界限,解決難題,塑造更美好的世界。因此,推動知識產權發展及科技商品化,有助企業穩健成長,同時對社會發展甚有裨益。
- Posted December 1, 2023
- 0
-
假期AI創意活動指南 (黃岳永)
OpenAI的權鬥暫告一段落,但事件引起不少遐想,路透甚至引述消息指這涉及人工智能(AI)重大突破,一眾報道不禁令人想入非非,例如ChatGPT會否發展成《未來戰士》戲中的Skynet?人類是否出現危機?與其自己嚇自己,不如趁着聖誕新年假期一家外遊度假時,利用AI進行家庭活動,順道與孩子們討論相關話題。
- Posted December 1, 2023
- 0
-
取回被盜用WhatsApp賬戶必看 (林國誠)
筆者之前講述過SMS驗證碼的重要性,的確,我們的手機號碼是提升網上賬戶安全的一個強大工具,其保安程度甚至可媲美生物特徵,事關全球每一個手機號碼都是唯一而不重複的。因此,無論讀者日後註冊新賬戶,抑或需要保護現有的網上賬戶,最好先綁定自己的手機號碼,這對於取回被盜用的賬戶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 Posted December 1, 2023
- 0
-
貓咪AI智能門禁 阻獵物直送入屋
不少貓咪為「答謝」主人寵愛,會將戶外捕捉的獵物,例如老鼠、鳥類、蜥蜴帶回家,場面驚嚇亦衍生衞生問題。德國初創ZeroMouse研發智能門禁系統,當貓咪咬住獵物打算入屋時,翻蓋底部的紅外線燈及夜視鏡頭,就會以人工智能(AI)演算法,即時分析貓咪的臉部影像,確認牠嘴裏有否攜帶任何獵物,否則必須擺低才可通過小門。
- Posted December 1, 2023
- 0
-
谷歌蘋果年度App 綠色生活成趨勢
匆匆一年即將踏入尾聲,谷歌Google Play香港昨公布2023年度最佳排行榜,今年總共有23款應用程式(App)及32款遊戲上榜,綠色生活及生活質素成為新趨勢。年度最佳應用程式由Earth Mission App奪得,它透過碳足跡計算工具,協助用戶設定每日環保目標及行動,把碳排放影響視覺化。另外「年度最佳遊戲」及「年度最佳劇情遊戲」,同時由內地開發的《崩壞:星穹鐵道》奪得。
- Posted December 1, 2023
- 0
-
世界數碼競爭力 港跌至第十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公布2023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WDCR),在全球64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中,香港排名第十,較去年下降一位,整體表現為5年來最差。榜首由美國蟬聯,第二由荷蘭取得;新加坡在全球排第三,為亞洲首位。亞洲地區方面,南韓居於第六,台灣排名第九。
- Posted December 1, 2023
- 0
-
黃仁勳料AGI最快5年面世 能跟人類競爭 AI遍及各行業
美國晶片廠商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周三出席DealBook年度峰會,他預測最快5年時間內,就可能看到「通用人工智能」(AGI)出現。他將AGI定義為一種軟件或計算機,可以完成反映基本智能的測試,與正常人「相當有競爭力」。
- Posted December 1,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