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仔變男神 創運動服品牌 主打專業布料 靠網紅宣傳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尤朗愛上運動後,不僅減肥成功大變身,更讓他找到創業方向。(黃潤根攝)
九十後港青尤朗英俊魁梧,欖球、足球、拳擊等無一不曉,誰想到他在十多年前,竟是一名體重180磅的肥仔?變身型男運動健將後,他發現本地運動服選擇有限,市場由大品牌主導。於是,今年初創立自家品牌ZYPHR,以時尚及實用兼備作為賣點,期望以專業的高質用料,為現有市場帶來衝擊。
小時愛吃 腰圍38吋
「我曾是一名重180磅、腰圍38吋,要吃飽才停口的肥仔。」尤朗笑說小時非常饞嘴,更試過半夜醒來要母親煮麵給他吃,「媽媽吩咐我不要再吃,我亦覺得要節制一下。奈何,香港美食誘惑太多!」13歲時,家人送他到英國升學。亞洲人在異鄉,為了不被人欺負,他在半推半就下被迫做運動,接觸最多的是欖球。「欖球碰撞多,一開始我很驚,但老師說:『不,你一定要去打。』」
硬着頭皮披甲上陣,每天放學操兩小時,尤朗方發現自己原來衝得撞得;加上在他眼中,英國猶如「美食沙漠」,口腹之慾大減,配合勤做操練,一兩個月後,他的肥胖身形逐漸清減下來。
轉到美國讀大學後,尤朗繼續打欖球,對運動服的要求有增無減。他察覺到美國的中小型運動服裝品牌,即使無法打入大型連鎖店,但在網紅(KOL)着力宣傳下,銷情依然不俗,足見當地市場成熟。
香港這邊廂,儘管運動服有不少選擇,惟由外國大品牌主導,「大品牌的運動服裝一是講求設計,一是着重功能,兩者兼備的產品似乎不多,正好讓我填補缺口。」
尤朗在大學主修市場學,未畢業已決心「走出去」,成立自家運動服品牌,「美國創業風氣盛行,好像人人都告訴你,只要你不放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他強調,運動員比任何人都堅持目標,不輕言放棄。這種心理特質對創業相當有利。經過3年時間籌備,他終於在今年初正式在港建立自家品牌ZYPHR。

尤朗指,「找到合適廠家做合作夥伴,其實比揀布料還要難。」(黃潤根攝)
為了這盤生意,他投資了6位數字,沒有任何融資,暫未收支平衡。構思品牌概念、設計產品、找尋合適物料、廠家等,都是他一個人包辦,他透露,過去測試過的布料不下100種。一般衣服吸收汗水後,隨即變得很「墜手」。尤朗介紹他選用的布料內含88%聚酯纖維(polyester),以及12%氨綸纖維(spandex);前者讓汗水快速在布料上擴散再蒸發,保持乾爽,後者則提高衣物彈性。此外,也有部分產品以95%棉及5%氨綸纖維製成。
尋合適廠家最困難
「找到合適廠家做合作夥伴,其實比揀布料還要難。」尤朗前前後後,考察過20多間製衣廠,最終選定一間東莞廠家,「你要親自拜訪廠家,了解對方的擅長範疇。例如有沒有專責團隊,處理產品測試、造樣辦、印花等不同工序?這些時間無得慳,不要看完第一間廠就立刻認定對方。」
有些廠家為求接訂單,對客戶要求「永不說不」。尤朗強調,每一間製衣廠總有自己的專長,可能是長褲、運動服或者內褲等,配備專用的生產機器。若對方什麼都說沒問題,那就要很小心,「反而當對方解釋某些方面未必做到,或某些用料要特別採購,這才是認真解決問題,了解客戶需要的專業表現。」
品牌成立不足半年,已賣出約500件產品;旗下頭炮主打運動T恤、運動背心,又將於8月左右加推短褲、緊身褲(Leggings)。尤朗的目標是,每隔3至4個月推出一款新產品。
免費試用 拓銷售點
參考美國小品牌的發展之路,尤朗選擇向香港的網紅或藝人,例如在Instagram社交平台上擁有逾2萬粉絲的「蜘蛛女」鄭麗莎等,提供免費產品試用,藉人氣提高知名度。
同時以Shopify平台,自建網站銷售產品。尤朗透露「數據可以讓我知道客人年齡分布情況、從哪裏得知ZYPHR這品牌,或哪段時間最多人下單等」,藉以調整網上銷售的策略。
品牌推出一段時間後,尤朗發現網店未夠貼身,無法讓消費者觸摸產品。為突顯產品最大賣點(即吸濕排汗能力高),不得不拓展線下銷售渠道。他的策略是免費提供產品,供商家試用一段時間,「用真材實料吸引訂單」。
據了解,品牌目前在清水灣鄉村俱樂部、個別健身中心,以及嬰兒用品店銷售產品,期望吸納運動愛好者、孕婦、年輕父母客群。他預料,至本月底實體銷售點將由5個大幅倍增至10個。隨着銷售點不斷擴張,估計兩年內收支平衡。

尤朗(左一)曾是一名重180磅、腰圍38吋的肥仔。(受訪者提供相片)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香港海底光纜挑戰與機遇 (方保僑)
香港在全球數據傳輸網絡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海底光纖電纜是現代通訊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支援高科技應用如5G網絡、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及物聯網甚為重要。香港作為傳統的海纜集結點,擁有低成本和低時延的優勢,但這些優勢正面臨新加坡迅速擴展海纜和政府支持帶來的挑戰。
- Posted December 11, 2023
- 0
-
Ultipa開發圖數據庫 進駐科學園
上屆入圍電梯募投比賽(EPiC)十強的美國初創Ultipa,先拔頭籌進駐沙田科學園。公司首席營運總監劉思燕提到,其核心創辦成員來自美國矽谷,團隊曾考慮到新加坡發展,後來覺得香港市場潛力更大。她透露,現時有不少本地合作夥伴及投資人,對公司伸出橄欖枝。
- Posted December 11, 2023
- 0
-
電梯募投可為外企做跳板 增組別擴名額 來港競逐3900萬資金
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的電梯募投比賽明年邁向第八屆,公司策略夥伴總監柯志成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該項比賽的作用猶如「跳板」,冀助企業獲取更多拓展新市場的資源。柯志成表示,除了推動本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亦想吸引更多海外公司進駐,提振本地經濟。
- Posted December 11, 2023
- 0
-
新世代手機雲端備份(林國誠)
筆者在此分享一個真實故事。一位友人某日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手機出現嚴重問題,不僅偶爾自行重啟,屏幕甚至變為全綠色,無法正常運作。這部陪伴他近3年的手機儲存了大量重要資料,突如其來的故障令他感到相當困擾。 為了不影響工作,朋友趕快把舊手機的資料轉移到另一部手機,耗上整整一天時間。單是轉移WhatsApp資料,就用了8個小時。
- Posted December 8, 2023
- 0
-
Klook獲16億融資 布局三大領域
本地旅遊平台Klook昨天完成2.1億美元(約16.38億港元)E+輪融資,由美國風投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領投,並獲BPEA EQT、亞洲投資基金Atinum Investment、Golden Vision Capital,以及東南亞企業投資機構Krungsri Finnovate、Kasikornbank Financial Conglomerate及SMIC...
- Posted December 8, 2023
- 0
-
AI也會做夢嗎?(黃岳永)
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不少科幻作品的情節已成為現實,AI或機械人會否如人類一樣擁有思想感情,相信是不少人及科學家想要探究的範疇。正好在網上串流平台Netflix看了《Pluto冥王》,故事背景建立在人類和機械人共同生活的世界,機械人與其說是「機器」,反而更近似另一個與人類共存的生命種族,不禁有感而發想到:「AI也會做夢嗎?」
- Posted December 8, 2023
- 0
-
谷歌新AI勝GPT-4V 測試首超人類專家
谷歌(Google)周三(6日)發表多模態AI模型Gemini(中譯「雙子座」),提供Ultra、Pro、Nano大中小3個版本,能同時理解文字、程式碼、影片等內容。Ultra供少量企業與開發者試用;Pro供英文版Google Bard試用;Nano即將在Pixel 8 Pro智能手機運行。
- Posted December 8,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