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據便捷流通惠民利商(車品覺)
本文作者車品覺,為香港科技園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大學中國商學院客座副教授、阿里雲資深顧問,為《信報》撰寫專欄「全民大數據」。
近日看到數字政策辦公室的報告提到:「數據對推動創新及引領高質量經濟發展中發揮戰略性作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充分把握數據作為推動經濟增長及數字經濟和社會的新引擎。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促進數據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流動,是推動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亦能促進大灣區數字經濟及智慧城市發展,有助香港積極融入大灣區和國家發展大局。」
顯而易見,跨地區數據流通是隨着地方之間的經濟活動而產生。舉例來說,一間在廣州做得很成功的茶餐廳想來香港發展,在開銀行戶口乃至申請貸款都需要驗證,包括茶餐廳在廣州的經營狀況及股東個人信用紀錄等;又例如「港車北上」開通後,從港珠澳大橋開車到珠海旅遊,不幸把車碰花了,相關交通意外的資訊亦需要核實,並傳遞到香港作保險理賠。可見數據流通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並非什麼科技的討論話題。
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去年6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簽署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的協議框架,《大灣區標準合同》讓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即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及肇慶)和香港兩地的個人及機構,可按自願原則及統一的範本訂立標準合同,以促進和簡化大灣區個人資訊跨境安全流動,並從銀行、信貸資料及醫療業界開始試行。
鑑於試行運作過程順暢,得到業界正面評價,數字政策辦公室宣布今年11月1日起,擴大覆蓋範圍至所有行業,皆可參與便利措施及自願採用《大灣區標準合同》,進一步便利企業進行跨境個人資訊合規流動。
大家若然小心看,可能會關注到特首提到的總部經濟戰略,但吸引更多公司把總部設立在香港的條件中,國際間數據的流通便捷度,肯定是重要選項之一。筆者特別期待數字政策辦公室繼續推動更多惠民利商的數字政策,為香港的數字經濟注入更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