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中大科研展覽|33項科研開放參觀 展示人工智能創新

By on October 15, 2024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即日起至11月17日,在中大圖書館地庫進學園及創客空間舉辦「人工智能促進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創新之旅」展覽,現場設有五大區域,分別是健康、視覺藝術與創作、教育、先進技術與智慧生活、電子助理與互動科技,向公眾介紹該校的人工智能(AI)傑出科研。中大圖書館將於本周六(19日)的本科入學資訊日,開放展覽予外界訪客參觀。

CURI機械人由頭部、雙臂、手部、軀幹及移動底盤5個部分組成,雙臂可由人手操控,或以AI傳感器自動操作。(邱敏聰攝)

展覽現場共設33項展品,其中,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翡領導團隊研發、CLOVER實驗室開發的「CURI-協作雙臂機械人」即場與中大校長段崇智握手。CURI硬件由頭部、雙臂、手部、軀幹及移動底盤5個部分組成。機械人可從人類示教中學習,其雙臂不但可由人手操控,亦能夠以AI傳感器自動操作,實現符合人體工學的人機協作。

段崇智(左二)昨在開幕禮,與「CURI-協作雙臂機械人」握手。(邱敏聰攝)

AI氣象預報獲天文台採用

在先進技術與智慧生活展區,介紹了AI氣象預報大模型風烏,其有效預報時長增至11.25天,空間精確度提升逾7倍,現獲香港天文台及中國氣象局使用。除了展示光學晶片如何利用光速計算,還有針對流動機械人應用、以光為訊號傳輸媒介的Wi-LiFi,系統對應IEEE 802.11bb無線傳輸標準,其覆蓋區半徑3米以上。

中大電子工程學系Photonics Lab研發的光學晶片。(邱敏聰攝)

健康展區介紹多款技術都跟手術過程有關。除了「可交互的手術具身智能模擬器」,還有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團隊研發的「磁控螺旋微機械人」、「新型納米機械人增強溶栓效果」及「手術室裏的醫療磁控微型機器人平台」。此外,中大電子工程學系RENLab陳列出擴增實境(AR)的手術導航系統,以便透過頭戴設備或手機裝置,查看視覺演算法渲染的血管。

張立團隊研發的「手術室裏的醫療磁控微型機器人平台」。(邱敏聰攝)

「希望肌」助中風患者復康

現場亦擺放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湯啟宇研發的「穿戴式柔性復康機械人:樂希復康手、希望肌、膝關節機械人」,當中結合柔性機械人與腦機介面技術,「希望肌」雖只重50克,但足以舉重20公斤,可為中風患者提供創新治療;透過20堂、為期2至3個月的復康訓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顯著改善。

湯啟宇(右)研發的柔性機械人,段崇智(中)對此深感興趣;旁為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曾漢奇(左)。(邱敏聰攝)

中大團隊出身的商湯(00020)適逢今年成立10周年,展示多項成果,包括「人工智能地圖2019」、AI圖像生成平台「秒畫」(SenseMirage)及AI下棋機械人「蔔SenseRobot」等,向已故中大教授湯曉鷗致敬。

商湯研發的AI下棋機械人「元蘿蔔SenseRobot」。(邱敏聰攝)

段崇智昨天在開幕致詞時,引述《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公布的2022至2023年度大學排名,中大的AI學科位列全球第三,足以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較勁。段崇智又提到,已故中大前校長高錕發明光纖,不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技術上亦推動其他發明出現。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