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I特殊教育|貝智AI到校支援SEN幼童 學習效率升116%

By on August 13, 2024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特區政府資料顯示,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本港學童人數,於2021至22年度增至近6萬名,對一直不足的教育資源及人手構成更大壓力。貝智教育機構旗下貝智人工智能(Bridge AI),夥拍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及協康會,於2024至28學年展開為期4年的先導計劃,把旗下人工智能(AI)特殊教育需要學習系統,應用於「到校學前康復服務」(OPRS),幫助跨專業服務團隊的治療師提升效率。

先導計劃涵蓋19幼稚園

是次計劃得到利希慎基金楊蔡慧嫻基金會資助,服務涵蓋19間幼稚園,有45位提供OPRS服務的專業人員,如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社工、臨床心理學家及特殊幼師,受眾多達600名學生,讓系統為學童訂製合適訓練計劃。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署理系主任任演納博士將對計劃展開研究,期望在社署、教育局及其他非政府組織(NGO)推展。

黃俊文(右一)提到,先導計劃為期4年,受眾多達600名學生;旁為任演納博士(左一)、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劉冼靜儀(左三)及協康會行政總裁梁惠玲(右二)。(邱敏聰攝)

貝智人工智能項目經理黃曉峰示範操作,首先不同專職的治療師,可為學童設定「個人化訓練計劃」(ITP),包括範疇(如聲線、語言)、長期目標(如改善用聲習慣、加強句式理解)及短期目標(如避免大聲說話、共同專注、模仿能力等),系統以平板電腦錄影訓練過程,之後短片上傳至雲端保存。另一方面,系統設有傳感器裝置,以偵測環境光線、氣溫、二氧化碳濃度及濕度,讓治療師隨時調整設定,避免環境太黑或太焗,令學童訓練時分心。

系統設有傳感器裝置(箭嘴示),以偵測環境光線、氣溫、二氧化碳濃度及濕度,亦可透過錄影回顧課堂。

數據顯示使用貝智AI系統後,總體學習效率可提升達116%。跨專業服務團隊的治療師,要完成單一專案的ITP設計,平均需要22小時,而貝智人工智能只需11小時,比傳統方法效率倍升。

黃曉峰介紹,不同專職的治療師,可為學童設定ITP,包括範疇、長期及短期目標。(邱敏聰攝)

減輕治療師工作壓力

黃曉峰補充,系統以網頁版本為主,應用程式暫時只有Android版本。目前要由人手輸入評分,未來將追加報告生成功能,減輕治療師的文書工作。

系統開發至今獲得10多個獎項,亦即將與醫院管理局及新加坡國家社會服務理事會等30多間本地及海外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貝智人工智能首席執行官黃俊文指出,政府一直以學習支援津貼方式撥款給主流學校,安排包括治療師到校訓練,人手有限。團隊希望透過AI系統,提高教學效率與SEN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翻查資料,貝智人工智能2019年起與應科院合作,開發智慧綜合治療學習系統應用程式,項目獲2021至22年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HKSEC)冠軍。程式應用ABA行為治療模式,AI技術除了記錄學生表現,更會提供可量度的學習成果,分析治療進度,自動制定學生的訓練內容(IEP)。課程每月費用約2000港元,比坊間的行為治療節省九成,過去3年受惠的SEN學童超過500名。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