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Z Label|港創投藉「斑馬」理念揀初創 參與決策 追求利潤兼推動社會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創科界喜愛以生物比喻圈內生態,「獨角獸」(估值逾10億美元未上市的初創)概念風行逾10年後,「斑馬」(Zebra)一詞正迅速流行起來。所謂「斑馬企業」,這緣於一場對獨角獸企業的批判運動。發起運動的企業家以斑馬的特質,描繪他們心中理想企業追求利潤與推動社會進步並重,不會為一方而犧牲另一方,並透過群體合作互相保護等。
有見這模式尚未在香港流行,本地創投集團The Z Label做先行者,以Zebra和Gen Z為核心理念,參考海外成功的斑馬企業案例,主攻Z世代(1997年至2010年出生)市場。該企聯合創辦人鄭恩婷強調,之所以把The Z Label定位為「集團」,在於公司採取創投工作室(Venture Studio)模式,旨在集中資源應對更大議題,有別於傳統初創僅聚焦單一問題。
The Z Label扮演「中央廚房」
一言以蔽之,創投工作室不僅為初創提供資金,還直接參與其營運及決策等各個環節。鄭恩婷認為,每一盤生意背後邏輯或多或少有共通之處。與其為每一間公司建立新團隊、物色新人才,不如選擇資源共享。無論資訊科技、市場營銷及後勤等部門,都可作為共享資源,支持各公司發展。
近期投資The Z Label的海闊天空創投(Beyond Ventures)創辦人文立【下圖】指出,「其實每一初創都面對好多呢啲問題,(例如)我有一個好嘅諗法,可是搵唔到技術合夥人。或者我係一個技術型嘅人,但完全唔知點樣去做生意。」The Z Label剛好能利用自身經驗和資源,為一些團隊不夠齊全的初創「補位」。
文立笑言,儘管複雜程度不盡相同,但可以用坊間餐飲集團的經營模式,簡單地理解創投工作室的角色。舉例,一個餐飲集團旗下有各式品牌,可是共用一個中央廚房,The Z Label正正扮演這「中台」角色。
合作模式分理念及人才兩類
如缺乏IT人才,不少中小企會選擇把工序外判。談到跟這類服務的分別,文立指兩者之間差天共地。The Z Label只有認為一間初創具備發展前景,方會考慮跟對方合作,並非外判公司的「畀錢就做」。
另一位聯合創辦人梁珮珈表示,The Z Label現階段的合作模式,大致分為「理念驅動」和「人才驅動」兩類。前者以具潛質的概念為核心,集中各方資源協同發展;後者則圍繞富有創新力的專業人才展開合作。
鄭恩婷進一步介紹,公司旗下健康食品品牌Unik,就屬於理念驅動類型。The Z Label團隊負責營運其數據分析部分,協助品牌融入亞洲市場。時尚潮牌dream temple屬於人才驅動類型,由團隊其中一位具豐富時尚業經驗的成員主導創建。
梁珮珈補充,公司持有這兩個品牌的股份,但更多時候親力親為參與營運。
採訪、撰文:周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