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香港芬蘭合作研究|微氣候研究加強保育熱帶雨林

By on June 19, 2024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保持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有助延緩氣候變化影響。

中大參與製作溫度數據集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及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科研團隊,首創一項針對熱帶雨林微氣候研究,在南美洲、非洲和東南亞叢林地面放置溫度傳感器,透過機器學習模型,把現場數據與衞星、天氣和地理資訊數據結合,製作出整個熱帶地區每30米的高解析度林下溫度數據集。

研究團隊在南美洲、非洲和東南亞的叢林,在林下地面對上15厘米高放置溫度傳感器。(中大提供圖片)

結果顯示,熱帶雨林林下的近地溫度,較林上露天環境低約攝氏1.6度,日間溫差也比露天環境低約攝氏1.7度。因應大規模氣候條件、植物結構及地形等因素影響,研究發現在全球暖化下,即使熱帶雨林內的不同區域,其微氣候特徵亦存在顯著空間差異,有助解開溫度如何影響生物多樣性、生物如何適應環境等謎團。

右圖顯示8月熱帶雨林的林下溫度,與衞星量度的林上露天環境之間的溫度差異。(中大提供圖片)

研究領導者之一、中大理學院副教授戴沛權指出,透過量化林下溫度的時空格局,有助研究人員了解生物如何適應及回應身處的環境。他補充,研究除有助制定保育策略、減緩氣候變化影響之外,還提供不少重要資訊,例如砍伐森林或棲息地破碎化等不同干擾,將如何影響熱帶雨林的微氣候條件及生物多樣性等。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