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盧煜明倡與內地專利互認 樣本數據「過河」 利科研商業化

By on August 28, 2023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近年本港強調創科發展,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希望資助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港產國際級生科權威、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接受本報專訪時提到,把科研項目商業化,將成果轉化落地,「是香港科技產業轉型的重要部分」,又坦言本港生科項目要拓展至內地等較大市場時,仍有不少難題要克服。

在剛過去的6月,盧煜明夥拍本地生物科技公司Prenetics,合資成立新科企Insighta,成為本港生科研究商業化的另一例子。

盧煜明稱,香港在發展生物科技上有不少優勢,例如具備多間世界排名頗高的大學,而且有醫院管理局統領公立醫院,照顧本港九成人口,數據齊全易找之餘,應用數據的成本亦相對較低。

盧煜明在今年6月,夥拍本地生科Prenetics,合資成立新公司Insighta。(信報資料圖片)

暫沒受美禁令影響

籌集資金方面,盧煜明指出,自己並無研究本港生科項目,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內地抑或海外,但肯定本港初創較以往有更多集資渠道。

不過,他亦留意到受外圍經濟大環境影響,很多生物科技公司正面對估值下跌、籌錢變難的問題。本月中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投資中國3類科技行業,並覆蓋港澳地區。禁令暫不影響生物科技領域,盧煜明認為,需要觀察事態發展。

畢竟本地市場相對較細,初創難免要衝出香港,考慮涉足其他更大市場,例如粵港澳大灣區。盧煜明表示,內地設有「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從事部分科研領域包括基因診斷的非內地人,目前無法直接在內地開設公司,以從事相關業務。若然找內地人充當商業拍檔,又難免令股權稀釋。憑藉可變利益實體(VIE),境外公司可以透過協議方式,控制境內業務營運實體,惟盧煜明認為,VIE屬灰色地帶,「科創的未來沒可能建立於灰色地帶上」。

盧煜明認為,本港發展生物科技有優勢,但市場相對較細,初創難免要外闖。(黃俊耀攝)

河套試點安排宜早落實

此外,本港生物科技公司現時仍然難以使用內地的樣本或數據去協助技術研發,盧煜明稱,「舉例,香港每年有約1000宗鼻咽癌新症,若可用廣州的樣本,樣本量便倍增。樣本量愈多,技術確實性愈高。」內地跟香港在研發專利權方面,未有全面互認,在香港批出的專利權,不會在內地自動註冊,港企需花時間額外申請。

盧煜明坦言,自己曾在不同場合向港府反映上述狀況,以樣本和數據「過河」為例,雖然他「耐唔耐會聽到聲氣」,例如以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作試點,讓本港科研團隊於園區使用內地數據及樣本,但相關安排暫仍只聞樓梯響。

本港生物科技公司,仍難以使用內地的樣本或數據,協助技術研發。(Centre for Novostics網上圖片)

自設公司培育人才

所謂科研商業化,一是科研人員把專利技術授權予其他商業機構使用,另一是自行成立科技公司,制定自家技術方案或產品,以至營運和盈利模式,盧煜明傾向後者,「前者(向第三方授權技術)的話,科研人員沒辦法左右人家如何發展;人家甚至可收購專利權後將之雪藏,原因是他可能有相近技術,怕你的技術會跟他競爭。」

盧煜明續指有能力斥資收購本港生物科研技術或獲取技術授權的公司,很多都是外國企業,「(授權)就好像幫外國發展生物科技,而不是幫自己地方。長此下去,整個生物科技生態系統只會在外國,而不是在香港,香港也無法培育下一代人才。」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學生論文插畫啟發驗癌技術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