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港式工匠精神 (廖錦興博士)

By on August 10, 2023

本文作者廖錦興博士,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香港正積極邁向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官產學研已成為創科必備條件。回顧香港製造業曾經的輝煌成就,對經濟和社會民生作出重大貢獻。香港廠商把握內地改革開放的機遇,在八十年代陸續把生產線北移,並受益於歐美對輕工業產品需求激增,形成了「內地加工,香港出口,歐美受惠」的三贏局面。

在互聯網和倡廉教育並不普及的年代,港商北上發展初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企業只能憑着低價及提供長賬期去爭取訂單,在營運上不當競爭的現象屢見不鮮。例如偷工減料、不遵守合規材料生產以增加利潤,甚至提供個人利益去獲取生意,有從業員更拿着前公司的客戶名單來求職等。

然而,隨着香港肅貪倡廉及教育質素提升,加上互聯網對營商的正面影響。「企業管治」已成為所有企業的核心價值之一,包括廉潔、誠信、系統;「質素服務」取代成本,是企業生存的重要元素;「解決方案和能力」亦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成功要素;企業的「可靠性和可信性」愈趨關鍵。這都是港企華麗轉身的重要推動力。

港商內地設廠生產多年,面對當地的惡性競爭,更能發揮香港的管理智慧。曾有一名生產汽車小配件的港商,面對內地低價競爭,同時因技術含量有限,一時找不到差異化來說服客戶。後來,透過增強資訊科技部門的能力,以及收購一家物流公司,建立出一套供應鏈系統,除滿足客戶零庫存的要求,更解決追蹤原材料渠道、提升產品質素。也許正是這種「執生」的香港智慧,把紅海變藍海。

港商內地設廠生產多年,面對當地的惡性競爭,更能發揮香港的管理智慧。(中通社資料圖片)

為免受制於美國的制裁措施,不少中港製造企業紛紛在東盟國家設立工廠從事加工或組裝,再出口歐美。這些國家近年亦主動到香港招商引資,實行類似內地改革開放時期的政策,這可算是「一家便宜兩家着」的機遇。然而港商必須要在走出去之前,先做好功課,了解當地實際情況。在避開制裁風險和低成本的吸引以外,還需要考慮勞動力質素、廉潔指數、文化宗教、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等重要因素。

香港戰後幾代工業家沉着應對、靈活變通,展現驚人的毅力和智慧,不斷奮鬥向前。這種「港式工匠精神」的DNA是香港未來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要基因。香港企業在內地開放政策及升級轉型歷程中,新生代已成為企業最高決策者,應用新思維帶領企業邁向新時代。

更多廖錦興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