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PC|智能微工廠助港拓製造業 用最小空間創最大產值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科技和工業界近期多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關鍵詞最早追溯至去年9月。香港應該如何在地少人多、高成本的環境下,發展切合自身的工業?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首個「新質生產力展館」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其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解釋,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之一,就是利用新技術提升競爭力。
絕非鬥平 與國家產業鏈互補
所謂新技術,黎少斌認為大致可分為兩點:一類是直接影響生產方面的技術;另一類是數碼化方面技術。說到工業,毗鄰香港的內地城市深圳具備先天優勢,更以相宜的價錢吸引了不少港企「本地設計,深圳生產」。黎少斌強調,即使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起來,能提供給工業生產的用地亦不會太多,惟香港不宜放棄工業發展,而是要推動全新製造模式「智能微工廠」,能用最小的空間,創造最大的產值。
黎少斌相信,香港的工業要跟國家產業鏈形成互補,絕非「鬥大量、鬥平」。他以生產力局參與改造的個案為例,這間電子產品生產商提到,在港設廠的最大優勢是,靈活的生產和快速反應能力。
香港作為自由港,無論原材料進口還是產品出口都相當迅速,有效滿足歐美客戶的需求。該生產商近期更考慮在港新增生產線,「商家好現實,如果做完(智能生產線)之後搵唔到錢,都唔會做第二條啦!」黎少斌直言,如果仍須為每部機器配備工人,就稱不上智能化。本港不少智能微工廠案例,已能利用人工智能(AI)視覺分析搭配機械臂,對工廠內出現的意外狀況作及時反映,整條生產線只需一人「監工」。
食品藥業 香港出品信心保證
由於減少人手參與,工廠空間能向高空發展。黎少斌說:「以前其實係因為考慮到人(數),空間方面會有少少限制;而家用地又少啲、人又少啲,啱啱解決到香港做廠嘅兩大痛點。」他續稱,現時深圳由於用地問題,亦開始考慮「工業上樓」,香港經驗可供其他城市借鑑。
談到哪行業適宜優先發展,黎少斌指出,食品製造是其中之一。他笑言,可能有人覺得食品製造「唔係好Sexy,唔係好High-Tech」,但這行業充分利用了「香港製造」的品牌,不應放棄這傳統優勢。「消費者會覺得安心、有保障,食得落口、用得喺身嘅嘢,香港製造其實係畀人呢個信心。」
黎少斌表示,中成藥雖屬於傳統產業,但其製造過程卻能相當現代化。隨着生命科技持續發展,更高端的藥品、疫苗生產等,亦成為未來發展方向。在生命健康領域,香港具備一定科研優勢,其成果若再轉化為實際生產,相信有利行業及整體經濟。
採訪、撰文:周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