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引進企業忌良莠不分 (邱達根)

By on September 7, 2023

本文作者邱達根,為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筆者成為立法會議員前,從事投資業務達20多年。早期主攻內地,走遍大江南北,在不少國家科研機構和科技園區留下足跡。多年來考查數以千計的創業團隊和企業後,養成了一種專業投資者的視角和經驗:不少初創都把自身技術和未來前景,描繪得充滿機遇、激盪人心,可是在深入調研市場空間、科技強度、競爭對手後,往往得到不同結論。這種抽絲剝繭、洞若觀火的工作,正是專業投資者及風投基金的責任,其目的是把資本投放給能夠真正推動創新的企業家手上,並期望取得財務和技術上的回報。

過去十多年,中國出現了不少備受世界注目的科技企業,促使大量資金湧入私募投資市場「尋寶」,這樣又促進了創業創新風潮。當中有忠於科技研發,老實經營的創業者;也有不少是魚目混珠,一心圈錢「割韭菜」的機會主義者;還有精於說故事,募資能力強但缺乏執行力,往往讓商業計劃淪為鏡花水月。筆者在投資生涯中,遇見過不少募集大量資金卻涉及詐騙的個案,也為部分腳踏實地的創業者得不到青睞而惋惜。

專業投資者及風投基金需抽絲剝繭、洞若觀火,把資本投放給能夠真正推動創新的企業家手上。(Freepik網上圖片)

投資方面,由於以往很多創投基金輕易獲得大量資金,它們往往忘卻專業投資者的基本責任,沒有深入客觀地評估投資項目,沒有為風險把關。許多基金經理追捧明星企業,不少創業團隊又懂得投其所好,對基金的甄選要求瞭如指掌,每當新的科技熱點出現,便拉幫結隊,迅速「製造」出基金經理喜好的團隊陣容和賣點,在市場上極速集資。

當然,這些趕潮流的創業團隊亦有成功例子,尤其在互聯網產業如網購等,市場觸覺敏銳、執行力既強且快的創業家確是佔盡先機。可是,在現今愈來愈重視硬科技的年代,這種「速食」模式難以為繼。過去兩年,內地迎來風險投資的寒冬期,至今未見好轉,不少企業要轉向國資及地方政府募資,又或申請專項基金「吊命」。總的來說,筆者認為未來一年,內地不少科創企業在維持資金鏈方面將面對挑戰。

香港方面,去年政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又大力宣傳過去數年累計投入2000億元推動創科發展,這些訊號馬上吸引了各路科創人馬,以為香港政府「開倉派米」,紛紛向政府部門自薦,甚至找來議員穿針引線,部分官員和議員缺乏專業投資者的歷練,卻要面對一批精於包裝的推銷員。筆者實在擔心,他們可有耐心和能力,進行像創投基金的盡職審查工作,例如考查技術的成熟程度、投入產出的合理性、市場空間等?急於求成會否令到政府採購不適合的產品,又或引進名過其實的企業?

官員和議員引薦各式各樣的專案,固然是出於支持科創發展的熱忱。然而,更重要的是,現時積極引進科技企業和技術的相關部門,實在需要具備創投基金資歷、行業經驗深刻的專家協助辨識和評估機遇;也要定立一套標準,衡量專案的技術和商業質素,讓真正具有實力和潛力的科技企業落戶香港。

更多邱達根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