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興創業潮 低成本開業有門路
經濟轉型,傳統行業青年人上位有難度,創業成為大勢。究竟在廿一世紀創業,有甚麽是Dos or Don’ts?
創業風勁吹,但如何實踐創業夢?香港貿發局早前開辦「識得創,一定係創業」講座,請來經濟師及年輕創業家等大談創業之道,吸引不少有意或新晉的創業者來取經。
香港貿發局經濟師馬穎德指出,青年人創業已成目前大勢,貿發局去年進行的創業調查便發現,有意於未來3年創業的年輕人比例,較2011年調查上升六個百分點,創業者亦以高學歷人士居多。
零售及資訊科技 創業熱門之選
她表示,「在政府及不同機構的推動下,現時創業氣氛更濃厚。」其中,零售業創業門檻較低,成了不少年輕人創業的起點。此外,受智能手機普及的帶動,資訊科技及通訊亦成了另一較受追捧的行業。
馬穎德又提到,95%受訪年輕創業者會利用成本較低的網上平台,以作業務推廣,同時會傾向較保守的小本創業之途。「超過80%創業者的開業資本為20萬元以下,資金來源主要為自資或向親友借款。」她又稱讚現時的年輕老闆,指他們更重視社會責任,不少新晉公司都有社企精神的理念。
開設公司,租用辦公地點少不免,奈何現時寫字樓租金昂貴,未必人人可以負擔。因此,專為創業者而設的共用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或可成為他們低成本創業的另一選擇。
「共用工作空間」避貴租
經營共用工作空間的The Loft董事總經理黃守禧指出,本港寫字樓租金每年平均升幅達25%,更屢見歷史高位。雖然政府計劃增加寫字樓面積供應,估計新樓面最快10年後才推出市場,因此創業者短期內仍要面對「捱貴租」的困局;故此「租金較低、彈性度大」的共用工作空間,便有助降低創業風險。
他指出,共用工作空間源自美國,在當地已相當普遍,這些空間可為創業者提供完善的辦公、活動及會議的軟硬設備。黃守禧說,共用空間另一好處是可匯聚不同行業,營運者亦會舉辦不同類型的創業活動讓租戶參與,令創意氣氛濃厚,「剛創業資金不多,大家可透過等價交換,帶來更多的生意合作機會。」
在發展急速的年代,究竟是要積累經驗才創業,還是選擇畢業後即時創業?「80後」的陳耀峻及「90後」的譚華昕,皆選擇了後者,憑著「好蹺、細心及創意」,打開各自的創業天空。
做得精細 搶佔市場
2009年大學畢業的陳耀峻,是看準了iPhone的熱潮,與朋友成立手機程式公司Play More,在6年的不斷從失敗中學習,令陳耀峻悟出「冇人比我更精」的成功法門,將公司由最初的3人規模,發展至今天的18人公司。
陳耀峻的公司,開發出不少經常高踞下載熱門排行的手機程式,由「MPad」,到「八達窿模擬器」及「又有得賣喇」等都十分受歡迎。他表示,這些應用程式不算他們首創,但卻憑著做得比對手細緻這個方針,其所開發的程式得以大賣。以炒賣iPhone程式「又有得賣喇」程式為例,公司增加了通知用家iPhone開售詳情的功能,資訊較其他市場上相類程式精準,因此大獲好評,並為公司賺取了未來3年發展資本。
「每個人都有創意,但並非有『驚世好蹺』就能贏;反之能將簡單的概念做得精細,才會走得更遠。」陳耀峻說。
網拍熱 潮拍短片成生意
除此之外,能捉緊潮流,也是能成功創業的重要資本。修讀電影的譚華昕,便與4位熱愛拍片的好友,將嘲諷式的網文拍成短片放上YouTube,成功吸引網民的關注,贏得高點擊率並帶來工作機會,在2013年順勢創立自己的廣告公司「開片」。
譚華昕說,「我的專頁積累了一定觀眾,證明有市場價值,所以吸引到品牌找上門傾生意。」他指網絡宣傳較傳統的宣傳渠道更容易「爆紅」,因此愈來愈多針對年輕人的品牌利用網絡行銷,YouTube便是其中一個渠道。
他說,「開片」主要經營網絡營銷及短片宣傳,較傳統的廣告公司更接近年輕人,與他們「地氣」相接,成為了公司特色:「廣告公司收入較開設純製作公司為多,支持我們繼續拍片。」
譚華昕為本月29至30日的「創業日」講者之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