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鬼馬街名化身旅遊資源(鄧淑明博士)

By on August 27, 2024

本文作者鄧淑明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銅鑼灣山路不在港島而是沙田大圍?柴灣角街位於荃灣?香港開埠百多年,很多街名背後原來都包含有趣的故事。

例如中環半山區的列拿士地臺(Rednaxela Terrace)原本命名為Alexander Terrace,只因當年殖民地的華人官員不知道英語是從左到右讀,以為跟中文一樣由右至左,結果錯把亞歷山大倒過來拼寫成Rednaxela。

而西營盤附近陡峭山坡上的高街,本來叫第四街,它下面的3條街道名稱順序為第一街、第二街和第三街;然而,「四」字諧音「死」並不吉利,於是居民向政府請願,成功爭取把街名改成「好意頭」的高街。

同樣在大角咀的松樹街(Fir Street)和杉樹街(Pine Street)中英文名字錯誤對調。(信報財經新聞)

早年華人英語水平有限,故此不時把馮京作馬涼。例如同樣在大角咀的松樹街(Fir Street)和杉樹街(Pine Street)中英文名字錯誤對調。至於也是位處大角咀的詩歌舞街(Sycamore Street),中文名直接以粵語把英文讀出來,活像通勝式英語;同時,Sycamore英文意思是「無花果」,惟無花果有不育之意,字面意思不祥也可能是避用原因。

毗鄰荷李活道的摩羅街,原本叫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樂古道。「Lascar」指在英國商船服役的印度和南亞水手,該地區位於上環海邊,曾經是水手聚居地,因而得名。然而,當時的華人誤以為水手是穆斯林摩爾人(Moor),因此這條街的中文名就被譯作「摩羅街」。

毗鄰荷李活道的摩羅街,原本叫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樂古道。(新華社資料圖片)

這些街名反映香港舊日的歷史和文化,我們好應多加保留,不單增加年輕一代對本土歷史的認識,也可增加旅遊的趣味。

為令地區增添特色,政府去年在中環、大圍及荃灣進行一系列美化工程,包括更換特色街道名牌、欄杆、渠蓋及燈柱等。例如中環港外線碼頭以各島嶼的文化背景,為碼頭配以不同顏色的主題和圖案。

同樣地,政府在更新各區路牌時不妨在路牌加上地理編碼(Geocode)和二維碼(QR Code),附上該條街道名稱相關的故事地圖(StoryMap),以文字和圖片介紹歷史和傳說(例如高街著名的鬼故事)及新舊街景對照相片等,這不單響應「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更有助遊客了解街道背後的故事,顯現香港的智慧和內涵。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