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衞星通訊技術進化(林國誠)

By on May 24, 2024

本文作者林國誠,為香港電訊個人業務行政總裁,為《信報》撰寫專欄「五次元」。

利用衞星進行通訊的技術,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射首枚通訊衞星開始,數十年間,地球軌道上已經布置了超過2000枚通訊衞星。這些衞星根據其特定用途,廣泛應用於電視轉播、電話通話、廣播、網絡連接及軍事領域等範疇。至於直接通過手機連接衞星進行通訊,是近年技術創新的新趨勢。

在全球衞星通訊市場中,不同系統的適用範圍和技術要求各有分別。例如,SpaceX的星鏈計劃(Starlink)雖提供廣泛的衞星網絡覆蓋,但基於多種原因,目前尚未在香港提供服務;銥衞星系統(Iridium)儘管在全球範圍內提供穩定的衞星通訊服務,卻需要使用專門的通訊設備,限制了在大眾市場的普及。

相比之下,中國電信(00728)的天通衞星移動系統以香港為首站,正式開啟其系統的國際化營運,顯示出獨特的市場優勢。該系統支援普通手機直接連接衞星通訊,這特點大大地降低了使用衞星通訊的技術和經濟門檻,在缺乏地面網絡覆蓋下,用戶仍然可與外界聯絡。

中國電信(00728)的天通衞星移動系統以香港為首站,正式開啟其系統的國際化營運,顯示出獨特的市場優勢。(路透資料圖片)

天通衞星移動系統的研發,始於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當年的災難導致該地區地面通訊系統完全癱瘓,使用其他國家的衞星通訊服務又十分艱難,中國遂開始努力研發自主的衞星通訊服務,一個能夠獨立於地面基站運作的通訊方式。由此,天通衞星系統應運而生,至今已成功部署了3枚衞星,覆蓋亞洲大部分地區,提供一個可靠的通訊網絡,能有效應對災難和其他緊急情況。

特別是在地理位置偏遠且缺乏可靠流動網絡覆蓋的地方,天通衞星移動系統展現出其無可比擬的優勢。例如在喜馬拉雅山脈和戈壁沙漠等,不僅可以滿足常規通訊需求,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當地居民或遊客也能透過天通系統即時求救。

在地理位置偏遠且缺乏可靠流動網絡覆蓋的地方,天通衞星移動系統展現出其無可比擬的優勢。(法新社資料圖片)

現時市面上已開始有手機支援衞星通訊服務,配合流動通訊營運商提供的手機直接連接衞星通訊服務即可使用。順帶一提,蘋果公司在其部分手機型號中,亦內置了衞星緊急求救功能,但這項功能在香港等亞洲地區尚未推出。

除了天通衞星移動系統之外,中國另一自主研發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主要提供精確的地理定位服務,其通訊功能仍未對公眾開放,與天通系統專注於流動通訊相比,兩者在應用範圍和功能上各有分別。

更多林國誠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