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無限畫布的記憶管理方式(黃岳永)

By on August 16, 2024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相信不少人聽過「人生走馬燈」,影視或漫畫作品常以此來呈現角色一生的回憶,這多少反映傳統上人們視記憶為一條時間線的做法。相對昔日人們靠有限文字和相片來憶起過去,近廿年隨着蘋果公司照片和Google相簿這類工具的出現,除了讓我們能直接視覺化回憶的時間線,還可以按時間、地點和人物,在這條「記憶之河」篩選人生不同經歷的訊息和細節。

已故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早在2001年,已提出Digital Hub(數碼樞紐)概念,亦是蘋果公司整合其硬件、軟件和服務,為用戶提供一個統一的生態系統來管理及記錄個人生活的發展策略,促成了iPhone、iPad及iCloud等一系列產品與服務的誕生。過去20年,筆者一直採用這些工具來構建自身的數碼收藏,然而,隨着時間流逝,我發現這些工具雖然有用,限制卻也不少。

已故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早在2001年,已提出Digital Hub(數碼樞紐)概念。(法新社資料圖片)

先說一下本人的收藏數量,粗略計算累積的圖像超過30萬張,包括照片、截圖及其他數碼紀錄,儘管已使用了軟件來管理,但想像中那個井井有條的數碼記憶資料庫仍然離我很遙遠。就如不少人一樣,資料庫收集的圖像除了寶貴的回憶紀錄,也有很多隨手存下來的無用資料,使得整理和組織變得相當困難;數碼工具功能強大之餘,出現bug(漏洞)亦是平常事,例如Google相簿的AI識別時有失靈、照片中的地點數據等資料失蹤等,都削弱了其整體效用。

此外,不同設備同步(synchronization)後文件不斷重複,或來自短訊和社交平台的大量冗餘照片圖像,都「污染」了我的記憶之河。

近年市場上盛行的「無限畫布」軟件,正好適合我們更好地管理、回想及使用自己的記憶。有別於傳統「從小到大」刻刻緊扣的時間線,無限畫布的概念讓用戶在一個廣闊且非結構化的空間內,自行記錄、創造和探索想法。提供無限「白板」空間軟件的Miro,讓用戶在記錄的同時,也可隨意放大聚焦細節,或平移遠眺整體事件;被不少人稱為「第二大腦」的Notion,則讓用戶自由創建互相關聯的訊息塊,這種靈活性就如人腦的實際運作方式,把我們記憶和想法作出互聯,形成了一個節點網絡,而非傳統的直線回憶。

提供無限「白板」空間軟件的Miro,讓用戶在記錄的同時,也可隨意放大聚焦細節,或平移遠眺整體事件。(Miro網上圖片)

通過放大縮小、改變框架,轉換視角,這種改變時間和空間管理數碼記憶方式,改變人們看待人生旅程的角度。對於一些人士,尤其患上腦退化症的長者,或許能幫助他們回想起重要的回憶。筆者亦期望人工智能(AI)的迅速發展,可以進一步提升工具的性能,讓我們更有效地「連點成線」,打造自己的記憶宮殿。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