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AI程式練英文會話 寓遊戲於學習 35間小學採用 (Lango 潘浩翔 / 黃首淮)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鍛煉英文會話能力,多聽多講是關鍵,若能邁出開口發聲這一步,溝通技巧更趨純熟。有本地初創開發一款搭載ChatGPT的英文會話應用程式,已被本地35間小學採用。今次請來兩位Lango聯合創辦人,分別是行政總裁潘浩翔及技術總監黃首淮,介紹如何以人工智能(AI)提升同學仔的會話能力,並談談學校教育與AI之間的關係。
主持:(周)周泳彤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潘)潘浩翔 Lango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黃)黃首淮 Lango聯合創辦人兼技術總監
周:AI與語言教學應用程式,兩者該如何結合?
潘:學校的英文教學,無非「聽說讀寫」四方面;對學校來說,最難一樣是會話。學校只有幾位老師,卻要面對數百位學生,很難給予足夠訓練。
我們利用ChatGPT訓練自己的模型,其中一個是大約9歲的外籍小朋友,同學仔能把自己想像為「交換生」,以這個身份跟對方談天說地。雖然ChatGPT系統本身,已有機制防止不良資訊,但我們亦在會話內容施加限制,避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話題。
場景做任務添趣味
程式獲本地多間學校青睞,不過其痛點有所不同。對小學生而言,發音準確最為關鍵;衝刺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生,希望鍛煉分組討論的能力;對專上程度的學生來說,其演說能力又是棘手難題。針對以上差異,我們可因應個別會話場景,訓練不同的AI模型。
周:坊間不乏英文教學應用程式,Lango與它們有何分別?如何做出自己特色?
潘:Lango程式着重訓練會話能力,而坊間訓練會話能力的應用程式,大多匹配真人的形式進行。不少人面對真人時,都會因怕羞而不願開口,反而面對AI就不會有這種壓力。
黃:我們所研發的程式趣味性較強,以內置遊戲為例,若準確讀出屏幕的英文語句,就會化作武器攻擊畫面的飛碟;讀得愈準,攻擊力就愈強。此外,亦設有場景模式,各自有指定任務。以買咖啡為例,先要找到咖啡店,再與AI店員交流,直到完成選購咖啡,才算達到任務。
靠口碑打開銷路
周:Lango主攻學校市場,為何不先打開大眾市場?
潘:大眾市場的痛點各有不同,即使同為中一學生,水平亦參差不齊。反觀同屬一間學校,幾百個學生水平差異不會太大。若能攻下幾間水平相近的學校,市場會變得非常龐大,因為可利用同一個解決方案服務上千人,這亦是我們最終確定先走B2B(企業對企業)路線的原因。
周:說服學校採納教育科技產品,過程殊不簡單,校方通常有什麼顧慮?哪種方式「拍門」更有效?
潘:校方最大顧慮是內容能否與學生知識匹配。事實上,我們的系統會檢測學生水平,再根據結果自動調整難易程度。此外,校方也不希望引入新教學工具後,增添教師的工作負擔。在程式研發之初,已把以上因素考慮在內。
校方採用新教學工具時,態度通常較保守,與對方接觸都有難度。同時,比起供應商的自我介紹,校方更相信同行的意見。我們真實提升學生的英文會話水平,得到首間學校的信任。幸好該校長不吝推介我們的產品,由此打開銷路,現已有35間本地官立、津貼小學,約2500名學生使用應用程式。我們其後發現,師資稍為不足的學校,對這類教學工具的接受能力較高;水平處於中下游的學生,其進步較為明顯。
周:如何看待行業的發展前景?
潘:我們早前從事資訊科技(IT)行業,踏入教育領域,才發現這行業意義所在。教育相對地獨立在經濟、政治外,任何年代都不可或缺。至於英文教育,在所有非英語國家或地區,都有其市場。
黃:教學中應用AI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不少技術爆發初期,都不會輕易被人接受。隨時間推移,人們就會慢慢適應。AI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小朋友盡早接觸才不致被大勢所淘汰。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