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美科企偷歌訓練AI 唱片協會追究索償

By on June 26, 2024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代表索尼音樂娛樂公司環球音樂集團華納唱片等音樂公司,分別在美國波士頓紐約聯邦法院,向當地兩間人工智能(AI)科技企業SunoUdio發起侵權訴訟,指他們未經藝術家、歌曲作者及版權持有人同意,使用未獲授權的錄音內容訓練AI模型。原告除了尋求向兩企頒布禁制令,亦要求為每首侵權歌曲,最高賠償15萬美元(約117萬港元)。

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代表索尼音樂娛樂公司、環球音樂集團及華納唱片,向當地AI科企Suno及Udio發起侵權訴訟。(華納唱片網上圖片)

Suno上月獲融資近10億

總部位於麻省的Suno去年推出首款產品,並向用戶收取服務月費,更成為Microsoft Copilot的外掛程式。今年5月Suno獲得融資1.25億美元(約9.75億港元),聲稱超過1000萬人使用其工具製作音樂。

另一科企Udio扎根紐約,獲得Andreessen Horowitz等知名投資者支持,今年4月發布應用程式,美國製作人布明(Metro Boomin)更因為採用此工具創作新歌BBL Drizzy而聲名大噪。

RIAA表示,AI既帶來希望,也存在危險。如果在版權持有人許可及參與開發,生成式AI工具有助人類創作新音樂。假如不負責任地開發,不考慮基本的版權保護,就會對唱片藝術家、唱片公司及音樂產業,造成持久且不可挽回的損害。

今年5月Suno獲融資1.25億美元(約9.75億港元),聲稱千萬人使用其工具製作音樂。(Suno網上圖片)

生成指定歌星類似風格

訴訟書提到,AI公司必須遵守保護人類創造力及獨創性的法律,沒任何理由令AI技術免受版權法約束,或者為AI公司不守規則給予藉口。

訴訟書引用了查克貝里(Chuck Berry)、瑪麗嘉兒(Mariah Carey)等著名歌手的作品,指Suno與Udio所提供的服務,讓用戶以特定發行年份、主題、類型,或以特定歌星、演奏者、創作者名稱下達指令,AI就會生成曲風頗為接近的音樂內容,直指「其動機是明目張膽的商業行為,並可能取代作為版權保護核心的真正人類藝術。」

AI一直是音樂產業的熱門話題,美國田納西州今年3月成為首個通過立法的州份,確保AI工具在未經同意下不能複製藝人聲音。藝術家權利聯盟(ARA)於今年4月,發出一封由200多位音樂人聯署的公開信,批評AI盜用聲線作訓練,此舉危及樂壇生態。及至5月,索尼音樂集團(SMG)及其附屬公司退出AI訓練,並禁止任何業者在尚未取得授權下,以其內容訓練AI模型。

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等多間唱片公司,去年8月向聯邦法院起訴互聯網檔案館(The Internet Archive),指其Great 78 Project項目把黑膠唱片數碼化的行為屬「公然侵權」。互聯網檔案館上周一稱,因為遭到全球4間最大出版商控告,決定在網上圖書館下架50萬本電子書。

Udio今年4月發布應用程式,獲知名投資者支持。(Udio網上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