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信融」促進數據跨境流動(車品覺)
本文作者車品覺,為香港科技園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大學中國商學院客座副教授、阿里雲資深顧問,為《信報》撰寫專欄「全民大數據」。
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的聯通與一體化,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機構一直探索和推動安全有序的數據跨境流動。在廣東省推出的「粵信融」粵澳跨境數據驗證服務,已覆蓋大灣區多個主要城市,如廣州、珠海、佛山和東莞。
「粵信融」服務允許用戶在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下,進行跨境數據的傳輸和驗證。這一服務基於「訊息可攜帶權」,用戶可自主進行數據的跨境傳遞,而不依賴數據提供者與接收者之間的直接交換,保障了數據流動的合規性。此外,利用數據指紋和區塊鏈技術,在可信的環境中,能在不接觸或保留原始訊息前提下,驗證數據的一致性和真實度,同時保護數據私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試點平台不僅服務個人用戶,還通過提供如內保外貸(境內擔保,境外貸款)等金融服務,支持了澳門企業的跨境資金需求。澳門居民可以通過在澳門的銀行機構,申請提供資產證明的「數據指紋」上傳至平台,內地金融機構則可通過與平台上的數據,進行一致性核對完成驗證。這線上化的程式,大大簡化了傳統的借貸成本,以及提升了金融機構的跨境業務效率。
「粵信融」平台成功運作,有賴得到多間銀行的支持和應用,包括工商銀行(01398)、中國銀行(03988)、建設銀行(00939)及澳門國際銀行等,推動了跨境金融服務的多元化發展。同時使用跨境驗證的方式,傳達已驗證的跨境訊息,包括存款證明書、活期存款明細賬和資產證明等。服務已成功應用於信用卡、樓宇按揭和普惠貸款等業務,實現了企業和個人業務的雙向聯通,促進數據在南北兩個方向的流動與驗證。
據筆者所知,香港亦有類似的試點進行中。該服務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的更深層次一體化,通過簡化和安全的數據流動方式,展示區域合作在推動發展經濟的巨大潛力。數據管理將更重視保護個人私隱,而不會犧牲服務功能。這帶給我們一些啟示,未來金融服務將依賴技術創新,在合規性、數據保護和區域合作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引導金融服務業向更智慧化、安全化方向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