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up本周摘要 (Week 29/05)
膠球預製板慳水泥鋼筋
本地科企進發環保技術(AST)主打先進建築物料,引入一種輕巧雙軸預製樓板系統BubbleDeck,作為傳統混凝土樓板的替代物料,聲稱能減省樓板的混凝土和鋼筋用量。
光感探測睇通水果含糖量
浸大支持創辦的初創Crimson Vision,研發出一種多模式光感探測器,數秒內無損檢查水果內部糖度;更提出配合物聯網方案,以二維碼解決生果溯源問題,在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金獎。今次請來浸大理學院副院長朱福榮教授,講解裝置技術原理及創新之處。
中學生研系統提醒工友免中暑
本港天氣近日持續酷熱,來自鳳溪第一中學的一支4人團隊,以「智慧工地安全系統」項目,入圍第二屆香港創科展。團隊成員林子傲稱,因觀察到校園附近一個地盤,有工人缺乏相應安全保障措施,故此想為這類情況提供解決方案,提醒員工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
港金融科技賽全球12城市招才
投資推廣署(InvestHK)推出全球Fast Track計劃2023,今年擬引入全球初創飛躍競賽,於本月至9月期間,在本港、深圳、東南亞、印度、歐洲、中東及北美地區共12個城市舉行實體準決賽及網上比賽。
電粘滾輪運送布料省人力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於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奪得9個獎項。其中獲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的小型電粘滾輪,可理解為織物靜電夾持器,可夾取柔軟和較薄的織物而不會損害布料表層。
港大初創LLM模型擁千億參數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衍生公司Stellaris AI早前宣布,推出具有千億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tellaris GPT,強調該模型完全由Stellaris AI團隊自主研發,並且不依賴於其他類似AI系統。
港大脈衝星無人機可自主導航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以自旋運動為研究核心,最新設計一款無人機「脈衝星」(PULSAR),利用動力飛行而不需要驅動雷達傳感。機身更具備感知及建圖等多種功能,恍如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中,人類利用自旋探測器實時構建洞穴三維地圖的場景。
城大生研碳信用交易區塊鏈平台
區塊鏈技術經常在金融科技領域大派用場,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博士生羅泓清及其團隊,日前便憑所研發的自願碳信用額交易區塊鏈平台Vision Carbon,奪得「金融科技奧林匹亞2023」金獎及最佳跨境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獎。
科技界警告AI風險如核戰
AI發展突飛猛進,監管法規未能跟上。超過350名從事AI工作的科學家與科技巨擘高層,在人工智能安全中心網站聯署,促請各國關注AI對人類帶來的潛在威脅,強調相關風險不遜於核戰及新冠病毒,是全球的頭等大事。
輝達生成式AI融入遊戲
美國晶片商輝達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特別介紹「虛擬化身雲端引擎」(Avatar Cloud Engine, ACE)技術,讓遊戲玩家以生成式AI,跟虛擬世界的角色自然對話,恍如與真人交流,令互動體驗更逼真。
腦脊介面技術助癱瘓男再舉步
來自瑞士的研究團隊,早前採用腦脊介面(BSI)技術,為一名下半身癱瘓的男子在腦部及脊椎植入電子裝置,透過建立「數碼橋樑」,連接腦部及受損的脊椎,成功讓他恢復行走能力;相關研究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錄屏App被揭暗藏木馬
電腦保安軟件公司ESET安全研究員Lukas Stefanko在一篇網誌表示,一款名為iRecorder–Screen Recorder的屏幕錄影應用程式,利用木馬竊取用戶資料,惟暫未能確認攻擊者是何人或什麼組織。該程式下載量超過5萬次,現時已於Google Play應用程式商店下架。
室內植物淨化空氣致癌物
澳洲近日一項研究發現,由綠蘿、合果芋及吊蘭等多種植物組成的小綠牆,只須8小時,即可去除室內空氣中超過八成的有毒致癌污染物。同時,空氣的毒素濃度愈高,植物去除速度就愈快、效果也愈好,顯示植物能適應其生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