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2023年施政報告重點 (創新及科技)

By on October 25, 2023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指出當局會進一步落實《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去年12月政府推出《藍圖》,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在2023年新興初創生態系統排名中,香港位列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本次施政報告中,創科相關重點如下: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政府新聞處圖片)

推進創新科技發展藍圖

  1. 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將設於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內,由「工業專員」領導,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進「新型工業化」、支援重點企業在港發展、協助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扶植初創企業。
  2. 促進微電子研發,明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引領和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合作,包括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利用大灣區內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新建成的「微電子中心」明年啟用,提供先進的專用基礎設施和硬件配套。
  3. 加速建設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發展。數碼港明年起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支撐科研及相關行業的強大算力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4. 支援初創企業成果轉化,將透過「產學研1+計劃」,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首批申請結果明年第一季公布。當局會把每所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增加一倍至1600萬元,讓大學加強支援技術轉移和擴大市場拓展服務;也會吸納更多海內外知名的初創服務機構落戶香港,提供孵化及進一步發展指導服務。
  5. 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推動下游的新型工業發展,當局會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提供更多資助,包括為新設生產設施相關費用,以(政府)1:(公司)2的配對形式,提供最多2億元的配對資助;亦會探討讓計劃下的企業可更彈性聘用非本地技術人員,及適度放寬使用資助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
  6. 推動數據跨境流動。今年6月內地與特區簽訂合作備忘錄,促進內地數據在大灣區內跨境安全流動。政府正與廣東省商討在大灣區以先行先試方式,簡化內地個人數據流動到香港的合規安排,便利大灣區內包括金融、醫療等跨境服務提供。
  7. 設立第三個InnoHK平台。現時科學園InnoHK兩個有關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研發平台,成功滙聚全球各地頂尖科研人員。政府會於明年籌備設立第三個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
當局會進一步落實《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信報資料圖片)

促進5G發展

香港的商用5G服務網絡已覆蓋超過九成人口,核心商業區覆蓋率更達99%。港府將繼續加強5G網絡的覆蓋,包括透過資助加快擴展鄉郊及偏遠地區的流動網絡基建設施,以及向流動網絡營辦商拍賣更多頻譜,提升網絡傳輸速度。

搶人才、留人才

  1. 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繼去年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後,實體「人才服務辦公室」將在本月底正式成立,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跟進人才入境後的發展和需要等。明年亦會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推動區域招攬人才交流和合作;
  2. 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擴闊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網絡,11月起,合資格大學名單會增加8間頂尖內地和海外院校至184間;
  3. 放寬簽證—即日起開放越南人才來港就業的簽證政策,並放寬越南人商務和旅遊「一簽多行」來港的申請門檻。政府亦會開放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受訓和就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院校;
  4. 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在香港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房地產除外)3000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計劃申請來港,以增強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金融及相關專業服務界別的發展優勢,細節今年內公布;及
  5. 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為紓緩技術行業的人手短缺壓力,職業訓練局(職訓局)2024/25學年起入學的指定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外地學生,畢業後可留港一年,尋找與其專業相關的工作。此安排會試行兩年再作檢討。

搶企業

港府會繼續搶企業,特別與「八大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以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定位相關的企業,包括針對先進科技的重點企業、行業代表、創新和策略性行業。

發展「總部經濟」

吸引海內外公司到港設立總部或分部業務,為香港引進優質企業,開拓國內國際雙循環所帶來的龐大機遇,協助外國企業「引進來」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特區政府會與中央相關部委探討便利內地企業在港設立總部或分部的措施,例如資本項目投資的便利安排。

吸引公司遷冊來港

引入公司遷冊機制,便利在外地註冊的公司,尤其以亞太區為業務核心的企業,將註冊地遷至香港,目標是明年上半年提交立法建議。投資推廣署和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會主動接觸在外地註冊的香港主要上市公司,鼓勵它們遷冊到香港。

外國在港公司人員可「一簽多行」到內地

明日(26日)起,香港註冊公司的外國人員可在港向中國簽證申請服務中心申請2年或以上的「一簽多行」簽證到內地,並會獲加快處理。以吸引更多外國公司來港成立,便利其人員北上洽談商務,發揮香港聯通世界與內地的角色。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

  1. 我們全力推動政府服務數碼化,善用人工智能開放更多政府數據,推動數字經濟。財政司司長主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正研究數字基建、數據跨境流動、企業數碼轉型及人力資源配套,明年初提出建議。
  2. 政府會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將現時的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與效率促進辦公室合併,由「數字政策專員」帶領,專責制訂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及資訊科技政策,整合政府內部資訊科技資源,推動開放數據,協調各部門推出更多數字服務。
  3. 政府今年內發布促進數據流通及保障數據安全的管理辦法,以數據驅動發展。明年起推出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包括利用區塊鏈技術發出及驗證多種電子牌照和證書;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眾貨物裝卸區的保安;在新建政府停車場和短期租約停車場提供自動泊車系統;所有政府收費服務於一年內全面落實電子支付選項;開發智慧搜救手機應用程式;以及在1823查詢服務中擴展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服務等。
  4. 特區政府會與廣東省政府積極協作「數字灣區」,促進兩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讓香港居民以「智方便」登入廣東省政務服務網,以及讓兩地居民利用在當地的自助服務機,無須親身到當地辦理政務服務。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

政府於短期內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深度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北部都會區」將分為四大區域,由西至東分別為:

  1. 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位處洪水橋一帶,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對接,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並藉着口岸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
  2. 創新科技地帶—覆蓋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在內,與深圳科創園區產生協同效應,為創科發展的樞紐;
  3. 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佔地最廣,享有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三個口岸的地利,帶動先進建造業、綠色產業、醫療、食品科技、現代物流業等產業發展,並可推展跨境商業服務和文娛消費,發揮強大的口岸商貿功能。

政府已重新審視北區沙嶺興建公眾骨灰安置所的計劃,由於未來公眾骨灰龕位將有足夠供應,原定的兩公頃土地將改作創科及相關用途。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新華社資料圖片)

河套深圳園區發展規劃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今年8月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為深圳園區定下發展定位。特區政府全力支持,並將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進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研究創新性的措施,包括:

  1. 便利科研人員進出的安排,如預先登記、利用科技簡化園區往來,包括研究以人面識別技術達到無感過關;
  2. 便利河套合作區內跨境資金流動;
  3. 便利為研究或試驗而採集的數據和樣本(包括臨床生物樣本)的交流;
  4. 利用香港匯聚國際人才優勢,帶領參與河套合作區工作;及
  5. 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配合河套合作區的發展,例如對接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共同搭建生物醫藥公共研發服務平台等。

政府會把「北部都會區」(尤其是新田科技城)的空間規劃,對接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定位,並與香港科技競爭力的布局充分結合,為河套合作區未來發展作前瞻性規劃。新田科技城約600公頃發展土地中的一半為創科用地,並會確保跨境基建配套、土地審批、公私營合作等政策積極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振興旅遊業

推動智慧旅遊—文體旅局會成立跨部門「智慧旅遊工作組」,制訂措施,包括推出新一輪「旅行社資訊科技發展配對基金計劃」、利用擴增實景(Augmented Reality,AR)等技術提升旅客體驗、推動旅遊景點增設不同語言的電子導賞、善用智能科技加強管理入境旅行團等。

推動新能源交通產業

政府將在海、陸、空交通方面全力推動新能源使用和供應,帶領業界綠色轉型,並探討開發新能源產業鏈,促進綠色經濟,措施包括:

  1. 打造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研究為本地船舶及遠洋船提供綠色甲醇加注的可行性,明年內公布行動綱領,建設加注設施和供應鏈;並推展為遠洋船提供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的準備工作,包括技術研究和設置;
  2. 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各地航空公司正加大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機管局會制訂行動計劃,推動航空公司在香港注入SAF。政府會密切監察發展趨勢,作前瞻性部署;
  3. 陸上公共運輸綠色轉型—今年底至明年內繼續試驗更多新能源車輛,包括電動公共小巴、電動重型貨車、電動旅遊巴、氫能雙層巴士和氫能洗街車。政府會預留5000萬元資助業界購買可供輪椅上落的電動的士,明年上半年內制訂全港公共巴士和的士的綠色轉型路線圖和時間表,達至2050年車輛零碳排放;亦會提供配套支持,實現在2027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約3000輛電動的士的目標;
  4. 推動使用電動私家車—「電動車首次登記稅的寬減安排」已見成果,電動車佔今年首半年新登記的私家車超過六成,增速位世界前列。政府會大力推動充電配套擴展,目標是在2027年中前將香港公共和私人充電停車位的總數提升至約20萬個。為加快擴展私人充電網絡,今年底起將政府停車場的免費充電服務市場化;調整油站土地契約條款以提供誘因,推動油站加裝電動車充電設施以及長遠轉型為綠色燃料補給站,明年第一季將為兩幅空置油站用地轉為充電站進行招標;及
  5. 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氫能可用於運輸、發電儲能及工地設備,運輸方面尤其切合商務車和大型貨運車綠色轉型的需要。政府會於明年上半年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展開修訂與製造、儲運和使用氫能相關法例的準備工作,2025年向立法會提交草案。

發展醫療創新樞紐

政府會發揮香港醫療優勢,長遠目標是建立「第一層審批」的藥物註冊機構,即可不依賴其他藥物監管機構,而直接根據臨床數據在本港審批藥物,同時也審批醫療器械的註冊申請。政府會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內外藥物和醫療器械(藥械)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研發和臨床試驗,並在不同階段建立能力、認受性和地位,確保最終的藥械審批獲國際及國內認可,措施包括:

政府會發揮香港醫療優勢,長遠目標是建立「第一層審批」的藥物註冊機構。(信報資料圖片)
  1. 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籌備辦公室—明年成立籌備辦公室,就重整及加強藥械及技術監管和審批制度作研究,為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提出建議和步驟,邁向以「第一層審批」方式審批新藥械的註冊申請,探討長遠將中心升格為獨立機構,加快新藥械臨床應用,帶動建設藥械研發和測試的新興產業發展;
  2. 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推動中國香港以觀察員身分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以熟習及推展藥物規管的最新發展,為長遠發展香港成為國際藥械權威機構鋪路;
  3. 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明年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為醫藥研發機構提供一站式臨床試驗支援平台,統籌香港公私營的臨床試驗資源,包括科研人員、配套服務、數據庫、樣本庫、實驗室等,並與深圳市政府商討,讓河套香港及深圳園區協同發展臨床試驗。我們亦會探討透過臨床試驗所推動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臨床試驗網絡合作,協調兩地臨床試驗工作以符合國家及國際標準;
  4. 促進醫管局臨床研究及試驗—醫管局會在2024-25年度設立「聯網臨床研究支援辦公室」,為前線員工提供諮詢和支援、推出措施鼓勵醫療團隊參與臨床研究及試驗、加快臨床研究倫理審批流程,以及增強支援臨床研究和數據共享系統和機制;及
  5. 設立全新「1+」機制,加快新藥審批—為了讓病患者能使用新藥,並吸引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於香港推行,今年內在現行藥物註冊制度上,設立全新「1+」機制,容許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在符合本地臨床數據要求並經專家認可後,只需提交一個(而非原來的兩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許可(例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便可在香港有條件註冊使用。

數碼健康紀錄

政府會推出「醫健通+」,未來五年建立綜合醫療資訊基建,透過「一人一健康戶口」,統一存放公私營電子病歷及整合醫療服務治理流程,市民可透過手機翻查及攜帶電子病歷和預約服務。新系統能支援各項醫療政策及改革,尤其是大灣區跨境醫療協作。

發展應用科學大學

  1. 政府會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獲得大學學位地位,為有志在專業技術發展的青年建立康莊大道,達到行行出狀元的目標。應用科學大學會與專業技術業界緊密合作,在課程內融入豐富的實習和職場學習機會,加強栽培學生的應用能力。
  2. 政府會聯同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參考國際經驗,訂立成為應用科學大學的條件,涵蓋收生、課程、認可、就職銜接及業界參與等。我們會提供財政和配套支援,包括優先考慮將應用科學大學的合資格課程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提供額外資助,鼓勵院校開辦與專業技術有關的應用學位課程及加大報讀誘因,以支持合適的自資院校發展成為應用科學大學。此外,我們會預留啟動資金,支援有潛質的專上院校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實行聯動推廣,以提升職業專才教育在社會、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政府會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獲得大學學位地位。(信報資料圖片)

擴大職業人才庫

政府積極支持職業培訓,培育本地人才,增能增值,提供晉升階梯,措施包括:

  1. 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職訓局聚焦為資訊科技界別提供職前及在職培訓,鞏固香港資訊科技能力,課程會於2024/25學年推出;
  2. 增加「學徒訓練計劃」津貼—職訓局由2024/25年度起計三年,向每位註冊學徒每月發放額外培訓津貼,亦會資助每名畢業學徒在入職後繼續參與相關行業的培訓課程,兩項資助安排時限各為36個月;及
  3. 加強跨境資歷互認—與內地當局合作推進兩地相互承認副學位程度學歷,包括高級文憑學歷,並以試點方式試行資歷互認工作。

STEAM教育

政府會進一步於中小學大力推動STEAM教育,包括開設小學科學科,在2023/24學年公布課程框架,2025/26學年起推行;在2023/24學年開展數學課程的支援項目,以提升學生數學應用的能力;以及加強發掘和培育本地STEAM精英。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