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抗毛粒」揚威日內瓦
好多人以為香港的創新水平低落,實情未必,例如上周在瑞士舉行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香港就相當威水,除了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螢光魚」測毒技術贏得最高殊榮大獎,原來生產力促進局亦有兩項創新成果獲獎。
日內瓦發明展是國際三大發明展之一,生產力促進局總裁麥鄧碧儀表示,該局研發的「可降解人造纖維」贏得評審嘉許金獎,研發夥伴機構是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這項技術讓製造商毋須添置昂貴設備,只須使用由廉價金屬廢物及肥皂製成的添加劑,便可生產可降解的無紡布手術防護衣、口罩及衞生用品。
這種可降解人造纖維比由植物提煉而成的生物塑料(bio-plastic)的強度更高,其分解速度還可透過添加劑份量控制,成本只增加3-5% (主要用於購買添加劑)。此外,製造商不用改動生產線,省卻投資新設備的資源。
可降解人造纖維可用於生產一次性衛生或醫療用品,例如髮網、口罩、防護等,亦有可能製造可降解無紡布產品,例如淨化器濾芯,此研發獲254萬港元資助。
新技術解決起毛粒問題
另一個金獎來自該局研發的「工業級等離子毛衣處理系統」,研發夥伴機構是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借助無水及低成本的等離子技術,改變纖維的表面結構,能夠顯著提升毛衣的抗起毛粒能力。麥鄧碧儀笑說,愈是靚的「茄士咩」毛衣就愈容易起毛粒,她曾有一件喜愛的毛衣常起毛粒,還愈來愈薄,最後「薄到着唔到」;而使用該系統生產的高級毛衣,便可避免此情況。
這是一項無水、零污染、高效、低成本的等離子技術,特別針對解決高檔針織品 (例如羊毛、茄士咩) 的起毛球現象,市場上未有同類系統。此系統的重要技術突破是其設計可以處理整件毛衣,適合工業生產使用,有別於現時市場上只供布料整理用的設備。
這系統能一次處理二十件成衣,並設有兩個可交替運行的真空處理室,可輪流操作,以提高生產效率。此外,系統設有一簡易操作系統及輕觸螢幕,方便工人操控。技術原理是通過改變纖維的表面結構以解決羊毛、羊絨織品的起球問題。經處理後,毛衣的起毛球等級在抗起毛球性測試中顯著提升,此研發獲350萬元資助,大部份來自創新及科技基金,其餘35萬由業界贊助。
生產力局計劃擴展系統的應用性,研究配合不同氣體或化學品,對各種紡織材料包括針織或梳織的合成纖維、天然纖維以及混合纖維物料等的衣物進行防水、抗菌等的功能性處理,希望能夠在同一部機上做出不同的功能性效果。
麥鄧碧儀強調,生產力局不會「獨食」這些自家研發的成果,反而會授權予本港企業使用,以助提升香港企業的技術水平。
另外,生產力局副總裁(科技發展)潘永生說,該局針對香港環境而研發的純電動巴士「好事近」,相信很快可與市民見面。
來源:信報財經新聞 / 生產力促進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