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顛覆農業(車品覺)
最近很多台灣的朋友和大陸的朋友都不斷問我,傳統企業需要數據化嗎?我的答案是:數據化是傳統企業的生死問題,而不是創新問題。未來,當每個人都是「數據人」,即每天都製造很多數據之時,我們可以說這個時代是全民數據的時代。作為企業,若無法在這樣的時代使用數據去驅動自己的業務,會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亦有人說數據是一場風暴,不可以選擇視而不見。
前陣子我回到香港,有機會參觀一個有機農場。農場的老闆問我:農業能數據化嗎?我回答:當然可以。其實 IBM在這個領域已經研究很多年了,而且當中有些東西已經相對成熟。可能你都沒有想過,在美國的一些農場或菜園,他們對農產品種植的監控已近乎是即時。
古老農業也受惠
他們可以用無人飛機在農場上低空飛行,以收集整個農場裏每個角落的情況,並及時分析改善方案。甚至對天氣的預報粒度,已可細緻到每一條街所受到的天氣影響,例如水量有多少。
其實影響種植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泥土、陽光、水分和肥料,所以農業種植完全是個可以用數據進行優化的行業。需要多少水分、多少肥料、什麼泥土以及最好種植什麼,這在美國的大數據中已經研究多年。
可能你會覺得,農業是個很古老的行業,但你沒想過,這個古老的行業居然可以用大數據來協助種植。最後我問了有機農場的負責人一個我常問的問題:你是怎麼決定種什麼的?不出所料,答案是自己隨意決定的。可是,隨意決定和賭博有什麼不一樣呢?
若我是根據市場的需要來決定種什麼,並憑量化的指標來指導我種得更好、產出更快,那麼,這就是數據化運營。當然,我的說法對香港現在的農業來講,可能還是比較匪夷所思,但在美國和澳洲,數據化種植可能很快就成為常態了。在美國,有一個專門的詞語,叫做精準農業(Precise Agriculture)。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農業如果不做精準農業,又怎麼會賺錢?
我跟農場老闆聊時,還發現一個蠻有意思的地方。我問老闆,每天不同類別的菜的供應量有多少?有沒有每天的批發價和零售價數據?每天倒掉的菜,都是什麼菜?這些數據若能夠提供給我,我便可用數據產品幫香港農夫找出種什麼菜會對他們比較有利。這就是如何給零散的需求匹配上柔性的供應,數據化如何促進二者結合,從而降低企業成本消耗及提升利潤。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