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粘滾輪運送布料省人力 靜電吸附不傷表層 奪發明獎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由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撥款、香港理工大學承辦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於4月舉辦的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奪得9個獎項。該中心昨向傳媒介紹並演示獲獎項目,其中一款得獎技術是小型電粘滾輪,可用於運送布料,獲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
電粘滾輪可理解為織物靜電夾持器,可夾取柔軟和較薄的織物而不會損害布料表層。它由機械臂控制,表面布滿密集電極,只要把通電滾輪放置於布料頭尾兩個邊緣,經滾輪轉動180度後,便能在布料堆中逐層吸附布片。
提升紡織行業自動化水平
據本報記者現場觀察,電粘滾輪可夾起重量約100克的布料,若果需要吸附牛仔布等較重布料,需加大滾輪電壓。
中心稱,服裝製造業生產目前仍屬勞工密集型,在成衣製作工序中,布料運送約佔總生產時間八成。由於現時機械技術尚未能完善處理不同布料,布料提取及運送多依靠人手。該織物夾持器有助減省時間及人力,提高行業自動化水平。
另一獲得金獎的項目,為一種從可持續來源開發的細菌纖維素纖維,該纖維素纖維本身是康普茶(Kombucha)的副產品,中心介紹稱,它具有高純度和聚合度,已通過纖維強度及彈性測試,經多次水洗後亦不改耐用度,可作為可持續纖維素纖維的原材料。
康普茶發酵廢料造製衣纖維
HKRITA高級研究經理陳學聰指出,康普茶細菌纖維素纖維,生長速度比棉花及木質纖維更快,原因是康普茶的整個發酵過程僅約10至14日。此外,種植棉花需要耗用大量農藥及水,而製作木質再生纖維素纖維,更涉及有害的硫酸鹽製漿法。
反觀細菌纖維素實際上為發酵康普茶後所產生的廢料,成本低,生產過程亦毋須使用有害物質,是可持續且環保的紡織物生產材料。
另外,HKRITA行政總裁葛儀文透露,HKRITA與H&M基金會合作推動的The Open Lab,預計於明年投入服務,該計劃透過建立實體空間與數碼平台,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達致「大的實驗,小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