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港醫療科研落地靠融資 走出大學商業化 缺人才難關多

By on July 9, 2018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生物科技四字看似遙不可及,但若應用於醫療領域,透過科學研究可提升診斷及治療技術,令人類健康長壽。今年4月起港交所(00388)接受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一些初期投資額龐大的藥物、醫療器械、診療技術等研發公司,今後可在公眾市場融資,相信可促進創新技術發展。隨着首家生科企歌禮通過上市聆訊,同類企業IPO潮即將揭幕。本報將一連4日報道本港大學科研突破、初創企業的困難與機遇、投資者注意事項以及其他市場競爭。

無創眼藥導入明年臨床測試

不少眼疾患者每月要經歷一次眼球刺針療程,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孫瑋良潛心研究10年的「無創眼藥導入儀」,免卻病人針筒插眼之苦,改用超聲波把藥物直接導入眼底,預計明年進行臨床測試。

苦戰十年 曾花光積蓄

孫瑋良坦言研發過程曾試過陷入低潮,當時「可以出錯的地方都出錯,經費花光、積蓄用盡」,克服困難後,去年底首度獲得數百萬美元融資,下一步更想拓展自家研發眼藥,想令人知道「香港都有這樣水平的研究成品」。

罹患糖尿眼、視網膜血管阻塞、黃斑病變等病者,現時多數靠針筒把藥打入眼底,礙於眼球構造,醫生必須避開晶體及視網膜,在角膜旁3至5毫米下針,位置非常有限。雖然技術已相當成熟,但傷口始終有感染風險,而且對患者而言,親眼看着針筒刺進眼球,絕不好受。

有見及此,孫瑋良、周迎教授及其團隊研究另一種傳送藥物的方法。難在眼球內的玻璃體和淚水形成自然清洗機制,把外來物從後往前洗走,藥物需要靠外力抗衡才能滲入眼底。

0709_P16

試過不同方法後,團隊終鎖定使用低能量的超聲波。首先把儀器預先灌入所需藥物,觸碰眼白,再因應不同病症、不同病人而發出特定的超聲波頻率,藥物即可滲進眼底目標範圍【見圖】,「不會熱不會痛,儀器亦不會震動或發出『滋滋』聲,很溫和」,而且療程從一小時縮短到十數分鐘,孫瑋良期待可由護士完成療程,減輕醫生負擔。

「無創眼藥導入儀」研究從2008年開始,去年獲「創科奧斯卡」、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獎,亦為項目首度獲得7位數美元的外部融資,但孫未有透露現時公司估值多少。

團隊冀今年內製作5部原型模機,供眼科教學醫院使用,再作改良,料明年可進行臨床測試,他預期未來一兩年須再融資,以支持臨床測試成本。

盼研眼藥 拓全面護理

現階段他沿用市面上的眼科藥物,只為新穎的導入技術申請藥監審批。待導入儀正式推出市場銷售、產生現金流之後,孫瑋良表示有意開拓新戰線,投身研發新藥,將公司從專注視網膜疾病,發展至全面眼科護理技術。

訪問期間孫瑋良用作展示的眼球模型已有逾十年歷史,見證他從學校實驗室來到商業化的一步,生物科技本來就關卡重重,走到今日都未算成功。孫憶述陷於低潮時「所有可以出錯的地方都出錯,經費花光、積蓄用盡。」可幸研究員團結一致,展覽時有患眼疾者問孫瑋良,「可否快點把技術推出市場?」令他大受鼓舞,「很想幫到人之餘,亦令人知道香港都有這樣水平的研究成品。」

0709_P17

(系列報道四之一)採訪、撰文︰黃翹恩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