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政府適度介入 鼓勵移民創業(區玉輝)

By on November 3, 2016

本文作者區玉輝為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為《信報》撰寫專欄「商管啟示

 

上月筆者跟各位讀者分析為何在港內地學生於畢業後多數選擇留港工作,卻沒有選擇創業。其實,近年來香港創業方面一直缺乏足夠的人才供應,人才是創業發展中最重要的元素,而這群剛畢業的內地年輕人正好可以填補此缺口。

筆者早前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註】,訪問了200多位來自內地在港讀書的大學生,結果顯示約23%的受訪者有意在畢業後創業。由於這組群擁有年輕、精力、志向、高學歷、與中國內地有良好的網絡關係等特點,如果我們可以推動他們去實踐創業,這不僅能提升香港的創業人力質素,而且還可以幫助香港取得更多的機遇,建立新的跨地域網絡。

正因如此,筆者提出4項針對內地在港大學畢業生的建議給政府及相關團體,冀望能幫助這群有意留港的年輕人創業,從而令香港經濟及社會更具活力。這4項建議包括︰放寬內地在港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支援要求和限制,促進多元文化和移民融合,制定更有效的跨部門和大學創業政策予相關畢業生,以及給予更多支援去讓他們認識、了解及參與社區。政府在上述各項建議中,皆擔當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充當橋樑作用

在缺乏家庭、社會和政府的支持下,創業者很容易失敗或放棄計劃,特別是來自異地的年輕創業者,一方面他們缺乏創業經驗,另方面他們較本地人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和困難,包括語言障礙、文化、價值觀和思想上的差異,並需要長時間與父母、家人、朋友分離,容易使他們感到孤獨。探討香港政府在擔當這方面的角色時,毫無疑問港府起了主導和充當橋樑的作用。港府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相關服務和支援,以幫助這群人克服上述的差異,更可將在港內地大學畢業生與創業連結在一起。

其實港府一直透過不同的措施鼓勵創業,但目標只是專注於香港居民,而不是移民或新外來者。最近的例子是民政事務局與青年事務委員會推出「青年發展基金」,該基金成立的目的是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創業,因為用的是公帑,所以要求申請人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此舉無可厚非,但難免令許多內地青年覺得很難從政府方面獲得支持。對於已經居港幾年的學生,更會因覺得被排擠於外而更難對香港產生歸屬感。加上,他們大多在港的社交網絡不廣,又不知道怎樣通過非官方渠道得到支持,最後大多數人放棄創業,轉為找工作,部分甚至離開香港往其他國家或香港鄰近城市創業。

以深圳為例,深圳政府相比香港,更鼓勵人們到當地創業,無論他們是來自深圳、香港甚至是外國,只有當你可以把一些創新的想法帶到深圳,並通過評審,覺得計劃是可行和具有潛力,你便可以留在深圳創業,並獲得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國人去深圳參加創業比賽或創業。對年輕人來說,創業已經沒有地域之分,香港需要面對其他地方爭奪創業人才,最重要的是吸引高質素的人來創業,以帶動整個創業環境的發展,港府及各界不可再停滯不行動,讓創業人才輕易流失到其他地方。

七大渠道協助

有見及此,政府可通過不同的渠道介入創業市場,Audretsch、Grilo和Thurik(2007)指出有7個渠道可以讓政府介入【圖】,而我們可以用這個構架作為參考,以鼓勵及支持內地在港大學畢業生留港創業︰

1)引發對特定新產品或服務的需求,並增加對相關研發項目的資助,在有需求基礎的環境下,增加創業的類別和推動無障礙創業;

2)通過移民及都市發展政策,以增加創業者的數目,如增加相關的創業移民配額,對有長者和孩子的移民創業家庭提供福利和幼兒日託服務,以便減低他們的創業憂慮和負擔;

3)加強有意創業者的承受風險能力,好讓他們有能力面對挑戰和解決困難,政府可通過諮詢、輔導和教育,以提高人們對創業的認知與概念;另政府可提供貸款、擔保和鼓勵更多天使投資和創業基金成立,並幫助他們獲得相關援助,以提升他們的經濟實力;

4)在傳播媒體及教育系統中引入創業元素,如風險管理、成本控制和職業發展生涯,以改變人們對創業的價值觀和態度;

5)通過稅務優惠及社會福利政策,並修訂公司勞工和破產條例,讓更多人能符合創業資格,以鼓勵人們作出有關決定;

6)通過競爭法和制定相關法規,以掃走進入市場障礙,令香港市場不會被個別大型企業壟斷,讓更多新創公司和創業者進入市場;

7)政府在政策方面需要有明確和主導的方向,以給予人們信心去選擇創業和強化市場信心。這些建議涉及政府不同部門、不同政策與不同相關利益者。因此當政府制定相關介入時,需要考慮各方的利益和平衡各政策的需要。

香港已經達成共識,由政府推動創業,比較動輒百億元計的基建項目,投入的資金相對可能的回報並不算多。即使如此,須留意Lerner(2009)指出,政府不能規範一個市場如何演變和只靠從上而下的做事方式介入市場;即使人們有創業的意向,仍然是不夠的,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容易出現偏差,最後導致不能達標,政府是有必要仔細平衡各方利益和相關行為。這意味着,如果在政府過分操控環境及缺乏各方互動溝通的情況下、在創業者缺乏對相關行業的背景與特點了解的狀況下、在不能讓各方作出妥協以平衡他們的利益下,這將很容易導致政府的介入失效,所以政府應該積極地了解創業者需要及擔當推動者的角色,而不是監控者的角色。各方人士如能幫助在港內地畢業學生發揮其才能,並在創業過程中與不同的人士和導師接觸和交流,吸收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這可幫助他們避免選擇踏上漫長和充滿挑戰的道路,從而讓他們更容易邁向成功。

immigrant-3nov

註:筆者剛完成的研究

調查由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組資助。更多相關資料將會在12月2日舉辦的專題研討會上公布。

參考:Lerner, J.(2009), 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 Why public efforts to boost entrepreneurship and venture capital have failed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Audretsch, D.B., Grilo, I., & Thurik, A.R.(2007), The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Cheltenham, UK :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更多區玉輝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