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機構與社會企業 (方保僑)
香港海洋公園近年面對財政隱憂,虧損嚴重,剛巧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令海洋公園停業多個月,在沒有收入情況之下,隨時有倒閉危機,所以早前立法會財委會通過向海洋公園撥款54億元,除了30多億元用來償還商業貸款之外,餘下的營運經費也只夠用12個月。管理層表示,海洋公園是一個非牟利機構,所以保育及教育工作不能以經濟效益來衡量。我在很多慈善機構及社會企業擔任顧問角色多年,也想就非牟利機構的定位和大家剖析一下。
海洋公園變好玩才能賺錢
非牟利機構,顧名思義是指經營時並非以謀取利潤為目的,其核心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並不是透過創造利潤來維持其營運,主要是透過籌款集資,籌集到的資金亦不會分發給持份者,而是用於關注的議題上。當然運一間非牟利機構也有成本,所以絕對不能盲目朝着目標前進,而沒有平衡收入與開支計劃,否則到了入不敷支時,也會有營倒閉危機。
社會企業雖然是非牟利團體,但其實也是一盤生意,透過企業策略和自負盈虧的營運方式,達致特定社會目的。社企除了可以售賣服務和產品「賺錢」之外,也可以透過籌款集資,當然背後也有一定理念去服務社會,香港其中一間最成功的社企就是「長者安居協會」,平安鐘服務推出了多年,服務了廣大市民,也能做到自負盈虧繼續營運下去。
各位讀者,你們認為海洋公園是一間非牟利機構,還是一間社會企業?海洋公園除了售賣門票,亦會售賣不同精品,盈利不會攤分給持份者,而會用於保育和教育身上,但同時海洋公園也是個主題公園,在香港就有迪士尼樂園這個勁敵,全球也有很多主題公園,不能半點商業元素也沒有。海洋公園於1977年開幕,我相信當時還未有社會企業這種概念,但時至今日,非牟利機構也有分很多種類,管理層不能純粹以理念先行,卻無法自負盈虧生存下去。
今次疫情只是令到冰山一角浮現出來,希望海洋公園可以改變運作模式,注入更多新元素新概念,提升自我競爭能力。既然管理層說海洋公園是屬於香港人的主題樂園,那麼更應以香港人為本,推出更多針對香港人的項目和優惠,令大家想找娛樂消遣時,第一時間便會想起海洋公園,就好像當年一句膾炙人口的廣告歌一樣:「去玩、去癲、嚟Ocean Park!」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