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印裔CEO為何脫穎而出 (鄧淑明博士)

By on April 25, 2023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近年歐美不少科技巨企的行政總裁(CEO)都由印度人出任,例如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的皮采(Sundar Pichai)、微軟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IBM的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Adobe的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

科技業以外,有星巴克的新任CEO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預期即將出任世界銀行行長的萬事達卡前CEO班加(Ajay Banga)、德勤前全球首席執行官兼SAP候任主席浦仁傑(Punit Renjen)。印度人還擔任歐美知名商學院的高職,如2021年獲任命為哈佛商學院第11任院長的達塔爾(Srikant Datar)、芝加哥布思商學院院長拉詹(Madhav Rajan)等。

印度人能在異地脫穎而出,成功因素是什麼?

近年歐美不少科技巨企的CEO都由印度人出任,例如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的皮采。(法新社資料圖片)

一、是不屈不撓和應變能力。The Made-in-India Manager兩位印度裔作者指出,該國資源匱乏,競爭異常激烈。以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簡稱IITs,全國共23所)為例,據報2020年只有16053個學額,考生錄取率僅2.5%,連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拉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也曾被拒諸門外。

諷刺的是,全球排名前列的美國大學錄取率反而更高,參考2022/23年度數據,哈佛大學的收生率是3.19%,史丹福大學為3.68%,麻省理工有近4%。

競逐學位之餘,經濟欠佳亦影響就業機會。根據世界銀行資料,印度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1990年相若,前者為3209億美元,後者是3608億美元;到2021年,中國GDP大增49倍至17萬億美元,印度僅增加了近10倍至3萬億美元,不及中國的五分之一。

印度資源匱乏,當地人自小就要面對僧多粥少、且充滿變數的環境。(新華社資料圖片)

據說「VUCA」這4個字母可代表印度國民的處境,意指Volatility(波動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和Ambiguity(模糊性)。印度人自小就要面對僧多粥少且充滿變數的環境,體會到勤勞之外,堅毅和應變能力缺一不可,這對跨國企業尤其關鍵。

二、強於溝通演講。有身處美國的內地網民表示,印度同事擅長以英美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觀點,而且非常積極,特別是他們的演講充滿渲染力,較容易贏取信任。

三、數字化思考。印度人數理成績卓著,企業一般都講求穩健盈利,一個好的商業提案可事半功倍地獲公司內部通過。

印度人擅長以英美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觀點,且非常積極,較容易贏取信任。(Freepik網上圖片)

四、融入社群。印度裔的CNN資深傳媒人Mitra Kalita曾引述2018年退休、百事可樂首位印裔女CEO盧英德(Indra Nooyi)的故事。盧英德在1978年抵達美國之後,發現體育是當地商業世界的溝通語言,於是她把愛好由板球變成美國流行的棒球。

如果擁有以上這些個人素質,相信不論身在任何地方,也能無往而不利。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