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初中生科網技術活學活用

By on December 6, 2016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1448596_8943549c4accd97b718237059afdb751

圖片:每級有一班媒體班,中一學生只須學習7小時電子音樂課後,已可自行以電腦進行基本混音。

推廣科技產業,每每由教育做起。芬蘭有學校在課程加入了不少科技內容,初中生已能大致掌握到電腦製圖、電腦音樂和程式編寫的基本技巧,而學校亦加強以科網技術來教授不同科目。

Saarnilaakso學校位於赫爾辛基附近的埃斯波市(Espoo),校內約有400名學生,介乎13至16歲,相當於香港的中一至中三程度,每班約有20人。

「砌機」小兒科 程式自編寫

資訊及通訊技術(ICT)是中一學生的必修科,中二和中三學生也可繼續選修。中一至中三學生會分別使用Android、iPad及Windows器材學習,學校使用讓師生溝通的軟件Wilma、網上學習平台Fronter、支援網上工作的Office 365等不同軟件,每名老師都會有iPad,全校有約400台電腦,課室有互動白板,一些課室有Apple TV。

ICT課程還包括程式編寫,也會學習「砌機」,自行用硬件砌出一部電腦。

每級有一班稱為「媒體班」,會學習更多科技知識,例如會用Cubase等軟件,學習電腦混音等技術,中一學生上了7小時的課堂後,已可自行以電腦混音。

該校也有數碼美術科,學生開始時會掃描一張圖片,然後在電腦上色,也會學習在電腦圖片加上字句,並學習影片電腦後製,製作特別效果。

「白板」早會 學生負責

所有學科都有使用新科技教學的元素,由各科老師自行決定使用哪些軟件及程式,例如語文科會使用Kahoot、Quizlet等軟件,讓學生做練習,該校也有電子教科書。

除了課堂,Saarnilaakso的早會改用直播形式舉行,學生只須在課室觀看特別白板顯示的影像。早會的技術工作由4名學生處埋,由老師講授早會內容。

Saarnilaakso也設有「資訊頻道小組」。校園內有不少電視屏幕,可播放類似幻燈片的靜止內容,而資訊頻道小組就負責製作這些內容,包括校外新聞,多數是科技及醫療新聞,也有校園通訊,例如每天午餐吃什麼等。

頻道的校內資訊由老師提供,而校外新聞由學生自己尋找,他們為每則消息配上圖片及文字,圖片一般由老師提供,只需約10分鐘便能製作完成,但如果要自行拍照,或未能很快就找到適合的新聞時,便可能要約30分鐘才能製成一幅畫面。

與傳統教學不排斥

學生可在學校內使用智能手機,但只限於學習用途,其他情況下不准使用,例如吃午餐時便不能使用,以免學生只顧看手機而不與同學溝通。

多了「打字」,會否令學生忘記如何「寫字」呢?該校的英語科老師說,她留意到學生仍喜歡用筆紙抄寫。

另一名老師說,混合模式可提升學習質素,相信利用新科技及傳統教學模式並不互相排斥。

 

圖片:學校設有數碼美術科,圖中的學生正製作一齣3D動畫,內容是向觀眾講述人體的構造。

圖片:學校設有數碼美術科,圖中的學生正製作一齣3D動畫,內容是向觀眾講述人體的構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