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STEM上馬 三中又如何(何漢權)

By on January 14, 2017

本文作者何漢權為教育評議會副主席,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黃潤根 攝

黃潤根 攝

大概是去年初,香港中小學界才開始得悉教育局會推STEM計劃。STEM者,即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STEM是四個名詞的組合,用於教育層面上,覆蓋範圍相當闊。月多前,教育局發出通函,名為「在學校推動電子學習的一筆過資訊科技津貼」,學校開18班以下的,得款145050元;19班至24班的,得款199450元;25班至30班的,得款253850元;31班至36班的,得款308250元;37班或以上則有362640元。數學精打細算,校校有份,側映香港教育的社會主義特色;是否大家都歡喜,師生教學是否因這撥款而得益,學習能否釋放,那是貴客自理。

前兩星期,香港新成立的創科院院長徐立之教授提出,香港新高中文憑試下的中學生,因四大核心科目必修必考,考生必須窮最大的力量跨過,否則大學之路免問,於是直接擠壓其餘各個傳統理科、物理、化學、生物三者,幾乎無法並存,主因是考生根本無時間、無空間應付。

今天深圳政府讓地,容讓香港搞創科,臨渴掘井,醒悟加速,香港中學在新高中文憑試的考試遊戲設計下,STEM人才從何而來?再不思對策,今天、明天都如此,十年八年後,香港理科了得的科創人才,依然奇缺。

中學生三中水平境況堪虞

教育重新出發,任何時刻也不會遲,認真用心用力做就是了。政府始終掌握財權與公共政策的權力,現在通識科大行其道,位同中、英、數三公的地位,就是當年教育局坐言起行,金裝上陣推動的結果,至於效果如何?師生收益多少,對社會正負影響怎樣,實在必須做客觀獨立的研究報告;無論如何,通識科是全面勒馬長空。

如今,教育局又提STEM教學計劃,近半年,各中小學又得STEM一番了,要重提重振數理等學科亦委實是機會了,盼望本小利大,主觀就有能動性的政府政策思維,盡量收斂,土法很難把真鋼煉成的!

這裏先說一個真實個案,施姓同學自中一入學後,顯而易見,是數學高手,不入天才也可算是自幼喜歡數學、自願操練與研習,上數學課當可具備資格做小老師,往外參與大小型的數學比賽,拿獎總有他的份,直落在校念到中六,從未失手。DSE公開試臨近,筆者問他心目中要拿的等級,同學是信心滿滿回答,說是必拿5**的最高級別。

筆者再問該生,入大學要選什麼學系,將來會否踏上數學或理科研究之路?「我會選擇精算系之類的學系,大學畢業後,希望能到投資銀行工作,這是我父母的心願,亦是我的喜愛!」

學生情真,學界乃至社會各界要細味,負責學制、課程、考評設計與推動的教育局,不能以便宜的、快餐及快閃的方式推動STEM計劃。

理中有文,教育局另一思考人文精神的舉措也出現了。據聞,特首發表的《施政報告》將會提及,政府會撥12.5億港元,給予全港中學推動三中科目,此即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三科合稱三中);文理撥款一視同仁,同樣是一筆過。筆者在此欄曾提及,新高中文憑試的課程和考評設計,行之有年的結果,就是中學生三中水平的境況堪虞,再不從根本的課程大調整入手,終有一天是「三中」全無的了!

2002年課程發展處推中國語文科新課程,落筆打三更的,就是把舊制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拋到廢紙箱去。翻查該科推行的歷史,凡有參與教和學的師生都普遍稱讚,師生同負一軛,這是極為難得的共識。重看該科的指定讀考篇章,如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吳森〈情與中國文化〉;劉君燦〈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趙永新〈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金耀基〈中國的傳統社會〉;殷海光〈人生的意義〉,這些篇章的共同特質就是中國處處,中國文化與生活息息相關,亦能讓教師與同學一起反思中國文化的精粹,以及因歷史局限而生的糟粕。

師生均無共通語言

事實上,該科的課程目標(1993)清楚說明,須重視中國語文基礎知識,要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化進一步的認識,啟發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品德,使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取而代之的是新高中文憑試的中國語文科,該科標榜的是:一、開放教材學材;二、要校本評核(SBA);三、五卷考評(閱讀、寫作、聆聽、說話及綜合能力;其後聆聽與綜合合併);四、說話加考卷(朗讀及小組討論;其後改為一個部分)。

沒有指定範文考核,完全開放教材學材,師生的教與學生的學都難;套用考核英文的形式與方法,張冠李戴;各卷的校本評核甚為繁瑣。

結果是,於中國語文科的學習效果上,師生均無共通語言,沒有範文,篇章選些什麼、讀什麼、傳承些什麼?本來,每一民族建構,自有文化的寶貴積存,孔孟之道、李杜情志、蘇辛胸襟、詩騷風雅、唐宋古文、詩詞戲曲、小說傳奇,全是中國文化瑰寶,於新高中文憑試下的中國語文科,究竟中國語言及文化剩下多少?前線老師是一清二楚,卻苦口無言;加之,新課程的考核要工具、技術取勝,不少考生的兩語(中、英)考試成績,都比英語差,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中國人而言,不可思議!

政府撥12.5億元義助「三中」,回應前線教學意見,動機良好,但實效怎樣?篇幅所限,最後以「STEM上馬、三中又如何?」作結。

 

更多何漢權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