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Miss
PM2.5粒子增神經系統疾病風險
By 信報財經新聞 on September 7,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今天(7日)是聯合國第二屆「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香港浸會大學發現中風、認知障礙症、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以及自閉症譜系障礙等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與暴露於微細懸浮粒子(亦稱PM2.5,即懸浮在空氣中、直徑2.5微米或以下的粒子)有明顯關係,研究結果於學術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表。
浸大指破壞DNA
由浸大生物系翁建霖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了截至2018年6月刊登的共1645篇論文,篩出80個符合條件的研究,涵蓋南極洲外的六大洲、共26個國家或地區、逾633萬人口。浸大研究覆蓋部分空氣污染問題較嚴重的國家和地區,例如智利、中國及印度等。
浸大發現,PM2.5通常包含懸浮於空氣的重金屬、有機碳化合物和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當中一些微小顆粒及可溶性成份,可經多種途徑進入血液,例如透過穿越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這些微粒可引發炎症、細胞凋亡,甚至破壞脫氧核醣核酸(DNA)。
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導致殘疾的主因,亦是致死的第二大元兇。翁建霖教授指出,其研究證明PM2.5水平──即空氣污染的普遍指標,與許多神經系統疾病相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