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時裝大王曹其峰(高天佑)
曹其峰出身紡織世家,大半生事業離不開時裝,成名之戰是在八十年代初,扶持當時年僅34歲的美國新晉設計師Tommy Hilfiger,為其建立個人品牌,並由曹家的永新集團提供一條龍生產服務,製造媲美一線名牌的優質時裝,成為最早期輕奢牌子之一。該品牌於1992年在美國紐交所IPO上市後,曹其峰以大股東身份出任公司主席,並逐步減持套現。直到2006年,英國私募基金Apax斥16億美元(約125億港元)全購Tommy Hilfiger,曹其峰全面退出,估計從中賺取數以十億港元。
品牌低買高賣賺百億
繼Tommy Hilfiger成功後,曹其峰食過返尋味,繼續複製此一模式,這次看中的是另一位美國設計師Michael Kors。後者早於22歲便創立了自家品牌,不過他的強項是設計而非做生意,其高級晚裝雖於上流社交圈子聲名鵲起(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米歇爾正是長期粉絲之一),但公司卻經營不善,陷入破產危機。
曹其峰於2003年夥拍加拿大時裝大亨Lawrence Stroll,以1億美元收購Michael Kors大部分股權,並仿效Tommy Hilfiger模式對公司進行改革,包括把產品由數千美元一套的高級晚裝,「降呢」為定價約300美元的大眾可負擔時裝,改走輕奢路線,同時大力擴展「最易賺錢」的「包包」(女裝手袋)產品線。結果Michael Kors業務快速發展,在2011年跟隨Tommy Hilfiger步伐,登陸紐交所IPO,至2014年高峰期市值近200億美元(約1500億港元)。曹其峰亦故伎重施,趁高價不斷減持,由原本持股逾半,至2014年沽清股權,估計套現近百億港元。
不過曹其峰悉售Michael Kors股份之後,仍持有該品牌旗下的大中華地區代理公司Michael Kors(HK)Limited,而大中華業務正是Michael Kors近年最主要增長來源。直到今年6月,曹其峰「食埋最後一啖肉」,把該代理公司以5億美元賣回給Michael Kors。換言之,曹其峰最初於2003年向Michael Kors投入不足1億美元,13年後連同減持套現以及出售代理公司,勁賺10倍以上。
曹其峰的營商路徑跟另一時裝大亨、思捷(00330)前老闆邢李㷧頗為相似,後者同樣於七十年代便相中一個當時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品牌ESPRIT,再憑着香港的生產、採購和分銷優勢,幫助這個品牌愈做愈大,並成功上市集資,之後分階段減持,套現達200億元。有趣的是,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很少人會把「全球化」掛在口邊,更沒有什麼「一帶一路」,但當時具眼光的商人自然懂得善用香港特有的稟賦優勢,再結合海外市場元素,在國際舞台上打世界波,這或許也值得今日年輕人參考。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