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互聯網 必須智情俱備 (黃錦輝)
本文作者黃錦輝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宏觀視野」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已於11月16至18日在浙江烏鎮市舉行。多位星級互聯網企業家應大會邀請在開幕禮發言,包括阿里巴巴馬雲、百度李彥宏等。他們不約而同地都認為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互聯網時代。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及大數據是這個新時代的關鍵技術,亦是全球資訊科技研發的主流方向,目標是機器(互聯網)代人。朝着這方向發展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戶在網上互動交流時根本無法識別對方是機器或是人類,亦即表示軟件系統成功通過電腦科學理論提出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馬雲更指出,除了數據之外,「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IQ)及「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EQ)分析在智能互聯網應用上同樣重要。
認知與自我控制情緒能力
智商反映人的認知能力,高智商者往往能快捷及準確地把難題迎刃而解。在現實社會中,家長不惜大灑金錢支持子女參與不同類型有助提升智商的培訓課程。而在智能互聯網工程中,電腦科學家積極以網絡應用程式作訓練,務求增强互聯網的「智商」,以及其分析及解題能力。訓練過程廣泛運用自動機器學習算法,從現有的相關數據中發掘及抽取常用的操作規則,將之轉化為知識。
理論上數據愈大,訓練次數愈多,知識便愈來愈豐富,機器(即互聯網)便會愈來愈聰明,行為亦愈來愈似人類。
然而,這論點建基於潔淨的數據和具效益的訓練方法。若然原數據失實或訓練失誤的話,不管有多大的數據或多高效精準的訓練方法,得出來的也只不過是一堆超高危的垃圾知識而已,得物無所用,白費心機。針對這些技術問題,「數據清洗」(Data Cleansing)及「謠言分析」(Rumour Detection)已成為大數據科學的研究重點之一。
另一方面,情商是一種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對人類生活以至商務決定有着重大的影響。在現實商務中,服務員會因應客戶當刻的情感而作出適當的回應。然而,今天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卻甚少具備情感識別及分析功能。因此,它們在網上運作時顯得「冷若冰霜」,毫無感情,忽略客戶感受,最終圖窮匕現,暴露出其機器人的本質。
有業外人士認為,機器人勝在處事冷靜、客觀,不會感情用事,有利商務。但事實不然,不少生意正是建基於雙方之間的感情或關係,尤其是當目前數據不足之下決定時的情形最明顯。由感情促成的生意雖然結果一般不容易預料,但「塞翁失馬,焉知非褔」,這項由情商主導的決定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因此,「情感分析」(Emotion Analysis)是近期AI研究的另一熱門領域。例如社交網絡內容分析系統會透過情感符(emoji)去了解用戶當時的情緒及其變化。不過,這方面的研究尚未成熟,距離產品化的路仍然頗遠。
「人非草木,誰屬無情」,相信誰人都不會願意與一塊木頭聊天。雖然智能互聯網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但筆者認為有智無情的網絡實用性非常有限。
更多黃錦輝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