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及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兩大富豪7月鬥快上太空,令太空旅遊成舉世焦點,而相關產業蓬勃發展,或可歸因於1996年設立的太空競賽「X大獎」(XPRIZE),鼓勵民間開拓太空商業飛行。X大獎基金會(XPRIZE Foundation)創辦人兼主席迪亞曼迪斯(Peter Diamandis)自小追逐太空夢,堅持把人類對未來的幻想化為現實。
現年60歲的迪亞曼迪斯,生於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Bronx),其父母是希臘移民,從事醫藥工作。迪亞曼迪斯表示,經典科幻片集《星空奇遇記》(Star Trek)1966年在電視首播,1969年阿波羅11號成功讓人類登陸月球,使他們這一代對宇宙充滿憧憬,他也自小立志當太空人。
課餘探索火箭技術 曾炸裂泳池
然而,希臘人非常注重教育,有次他鼓起勇氣跟母親大談自己的夢想,卻換來一盆冷水,「當時媽媽回應了一句『那很好』,跟着說兒子你將會成為醫生。」迪亞曼迪斯形容,媽媽的訓話成為他人生的分水嶺,他堅持追逐探索太空的夢想,同時也決意依從父母意願當醫生。
迪亞曼迪斯稱,當時他一邊努力讀書希望考上醫學院,課餘就跟朋友鑽研火箭技術。他笑言:「當時我們郵購大量化學品,包括鎂及氯化鉀,換轉是現在,我可能被標籤為恐怖分子。」做實驗期間,他們炸毀了無數東西。有次他們把自製炸彈拋入兒童泳池,研究水花會有多大,結果泳池被炸裂。不過,迪亞曼迪斯的探索精神沒有白費,他12歲時設計的「三箭齊發」發射系統,於「埃斯蒂斯火箭設計大賽」(Estes Rocket Design Competition)奪冠。
MIT攻讀航天 哈佛深造醫學
高中畢業後,迪亞曼迪斯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繼續一邊攻讀醫學院課程,一邊在課餘時鑽研太空奧秘,他更有份創辦該校首個太空學會。迪亞曼迪斯同時盡顯學霸風範,在MIT考獲分子遺傳學學位後,轉到哈佛醫學院,期間一度停學,返回MIT攻讀航空航天工程碩士學位,之後再返回哈佛繼續醫學博士課程。在醫學院最後一年,迪亞曼迪斯兼任國際航天大學(ISU)執行董事,並創立微衞星發射公司International MicroSpace。
迪亞曼迪斯完成父母心願,把醫學博士證書的彩色影印版本寄給雙親後,就全心追逐太空夢。豈料數年後竟遭逢挫折,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取消「星戰計劃」(Star Wars program),讓取得發射衞星合約的MicroSpace好夢成空。他意識到進入美國太空總署(NASA)主導航天項目的機會微乎其微,必須以自己的方式實現太空夢。
至1993年,迪亞曼迪斯回到老家與父母歡度聖誕節,期間閱讀美國著名飛行員林白(Charles Lindbergh)的自傳,他發現林白在1927年從紐約駕駛飛機到巴黎,完成飛越大西洋的創舉,原來是受到2.5萬美元獎金的利誘。迪亞曼迪斯靈光一閃,於1994年創立X大獎基金會,設置X大獎比賽,規則是首個利用自製飛行器把3名乘客送到100公里外的太空,再把乘客安全送返地球的參賽者,就可獲得1000萬美元。
拓小行星採礦 研幹細胞逆齡
迪亞曼迪斯解釋,獎項名「X」意指他未能找到的贊助人,「人人都說不,他們缺乏膽量,心底沒有激情。」到2002年他才獲得電訊實業家安薩里(Anousheh Ansari)支持,惟又迎來另一難題,賽事以2004年12月31日為限期,卻遲遲無人成功,幸而「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於同年10月4日進入太空及平穩降落後獲獎,終於揭開太空探索的新一頁。現時迪亞曼迪斯持續遊走於醫學與航天之間,他最矚目的業務是小行星採礦初創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計劃探索及開採距離地球500萬至1000萬英里的小行星,他對此寄予厚望:「接近地球的小行星蘊藏大量能源、建築材料和戰略性金屬,而且登陸小行星較登月輕易得多。」
迪亞曼迪斯另一野心之作是生物技術公司Celularity,致力以幹細胞技術實現逆轉衰老。他透露,曾看過有關長壽海洋生物的紀錄片,提到科學家認為,鯨魚、鯊魚、海龜等生物理論上可活至700歲,令他思考人類為何不能如此長壽。他相信,隨着人工智能(AI)和納米技術發展,人類將找到不斷延長壽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