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麟:何以香港「原創」產品不值錢?!
本文作者黃妙琴為團結香港基金新媒體編輯,原文刊於團結香港基金網站
“Made in China” 往往被香港人視為低技術的產品,”Made in HK”的標籤也好不了哪裏。李少麟就偏向虎山行,自行研製一款越障輪椅,希望為”Made in HK”殺出一條血路。+
李少麟會考只有6分,中學畢業後原為漫畫助理,誤打誤撞投身了產品設計業。天生對機械設計有敏銳觸覺的他,憑一己之力設計出能攀爬樓梯的電動輪椅。2012年成立必飛科技(B- Free),去年底把該發明正式投產,並成功取得9個地區的專利保障,產品取名為「必飛越障椅」。
首創安全攀梯電動輪椅
正如公司的名字,發明只為傷健人士達致無障礙(Barrier Free)。「2010年我看到一個關於無障礙設備不足的電視時事節目,當時我心想,要讓傷健人士自行外出哪有這麼困難?」於是他親手繪製電動輪椅的設計圖,還做了一個模型測試。
英文有句話說得好,creativity is worthless without action(沒有行動的創意一文不值)。大約半年後,他從港台製作的節目《非常平等任務》得悉,僅僅五級樓梯就足以對傷健人士的生活造成不可跨越的障礙。此時,他頓然發現早前的構思原來大有用途。同年李少麟在設計及創新科技博覽中找到合作夥伴,研發資金有了着落,他的構思才真正得到實踐。
李少麟設計的電動輪椅可以攀爬樓梯、調節座椅高度,甚至可以滑雪!有別於市面上一款電動輪椅,他採用了二段式履帶驅動及雙翼安全鎖設計。顧名思義,二段式就是把一條履帶一分為二,履帶會按樓梯的形狀、高度變化而自動調節,加上雙翼安全鎖,讓輪椅能在高度、斜度不一的梯級穩步攀爬。
「輪椅的運行不需要靠電子或感應器,它是利用機械原理根據梯級的形狀移動的,幾條履帶互相連接有助抓緊地面,而這種方法是最安全的。」他解釋。2015年4月,「必飛越障椅」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俄羅斯發明培育者大獎及意大利發明協會頒發發明家榮譽。
香港原創在本地不值錢
「必飛越障椅」是百分百香港原創,而且獲國際組織認同,但李少麟感慨,港人看不起本土科技發明。他憶述一次在德福廣場進行的路演,有港人以專家口脗評頭品足道:「這張椅好勁,一定是德國貨!」但當知道是本地原創後,便隨即改口說「它應該不太耐用」,接下來是一連串的輕視批評。
「相反,到海外參展時,外國人會詢問一些實際問題,而港人卻經常帶着質疑的眼光問:『四五級樓梯就沒問題,二十級你一定不行,一百級你還行嗎?』」他又舉例,有一次在又一城舉辦路演,有人充滿懷疑地問他:「它能攀爬旋轉樓梯嗎?」得悉必飛網站上載了一段成功攀爬旋轉樓梯的短片後,那人便立時擺出一副很不爽的表情。外國人則比較實事求是,只要答案能滿足其要求,他們往往報以微笑。
「我之前堅持”Made in HK”,但結果是常常遭人冷眼。」他深明中國人普遍對本地科技信心不足,為免產品在內地遇冷,他唯有實行出口轉內銷的策略,把生產基地轉移至歐洲,同時進軍歐美市場。「沒有辦法,產品需繞個圈才可回國銷售。」坦言以中國為目標市場的李少麟無奈地咧嘴笑道。
本地投資者欠長遠目光
在香港搞創新科技,李少麟形容為步步艱辛,而最困難的莫過於融資。在創業初期打通銷售渠道需要很多工作,單在中國行銷就要用上很多資金,即使找代理商交際費用亦少不得,更何況銳意開拓多個新市場呢?
他分析,目前全球電動輪椅需求量達100萬台,只要擁有1%市場份額就已經不得了。加上他發明的專利技術具有延伸性,可應用於其他領域,預期新業務的利潤率比電動輪椅高,項目回本期約為一年多。
可是李少麟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投資者,尤其是香港投資者。「香港投資者的眼光沒那麼長遠,追捧低投資、高回報,而且愈快愈好。」傾向着眼於短期回報的人,對於兩年回本的投資項目,沒有多大興趣。他透露,有投資者更提出分拆新舊業務,只投資利潤高的新業務,令他氣不可言。
不斷創新 無懼技術複製
「如果我不是香港人,我相信創業路會易走很多。」打從2012年開始研發起,李少麟自資超過500萬港元,而且3年沒有出糧。他自嘲「老婆未走佬,自己未餓死」已算幸運。幸好自獲得發明獎項後有不少投資者、代理商及合作夥伴主動跟他接洽,他的創業路才見曙光。
他表示,目前已物色海外代理商,並覓得海外合作機會。預期8月取得CE認證後,產品便可出口歐盟大部分國家。如無意外,最遲明年初便可打通歐洲市場,明年底前「必飛越障椅」更可在中國市面發售。
李少麟現正忙於研發第二代越障椅。他預告比第一代更為舒適,專門為戶外用途而設。問及會否擔心越障椅技術被複製,他笑稱至今未有一位工程師能完全理解其產品的原理,說明了技術抄襲有難度,充其量只抄到外表,抄不到靈魂。不過,要在行業保持領先地位,還是離不開創新。李少麟正在親自示範不斷改進,去驗證他的信念:「唯有通過不斷創新,技術才不致被超越。」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