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日本長青企業給創業者的三個啟示

By on March 22, 2016

本文作者王嘉屏為連續女性創業者,從事資訊科技及通訊業超過十五年,專責業務發展及市場推廣,現為香港科技初創企業- EVENTION 行政總裁、香港互聯網協會總監及創業小組召集人、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亦為多間傳媒機構的專欄作者。

創業者總喜歡向創業先驅取經,每天必看Tim Cook、Mark Zuckerberg、Elon Musk等成功創業家的博客,以及將《Zero to One》、《The Hard Thing About The Hard
Things》等創業書藉奉為「創業聖經」,希望從中吸收寶貴經驗,摸索出成功之路。

作為創業者,筆者完全同意參考前人及成功創業者的路,相信有助創業路走得比較容易一些,可是成功從來沒有一條特定的公式。

最近筆者偶爾閱讀了幾篇文章,是關於有數十年歷史的日本「長青」企業,發現從設計理念到經營管理,這些品牌及企業都展現了日本人與生俱來的「減法美學」,建構出「精簡、穩實」的企業,絕對值得創業者參考。

1. 開發產品首要原則:少即是多

如其名,無印良品主打無標誌(logo)、少設計(Design)的家庭用品,貫徹「這樣就好」的理念,產品功能基本上是解決生活問題,沒有多餘、花巧的功能。

這個理念充分體現在無印良品研發家電上。

90年代,當中國及韓國廠商開始以廉價家電作為賣點,希望與一直佔據亞洲家電市場的日本分一杯羹,大多數日本廠商為了迎戰,通過增加產品功能來「收復失地」,然而無印良品卻反其道而行,堅持只開發具有基本功能的家電,以保持質素及具競爭力的價格。

「無印」認為,家電是生活必需品,只要保留基本的功能就能滿足大部分家庭的需要,相反,太多花巧的功能不僅增加成本,抬高產品價格,還會令使用者感到無所適從。

筆者認為這個理念同樣適用於創業者將意念(idea)轉化成產品(product)的過程,創業者假若一味只以「求新求變」作為立足點,往往會製造出花巧但又不實際的產品。反而,學習「無印」只著眼於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剔除華而不實的功能,在開發產品前弄清楚用戶的確實痛點在那,再「對症下藥」,才是上策。

另一間實行「這樣就好」理念的企業,是休閒服飾設計、生產及零售商 - Uniqlo。

Uniqlo在個人服飾銷售行業中算是異類,其經營理念是「要生產和銷售適合所有人穿著的衣服」。在一個追求個性的服飾行業中,每個潮流服飾品牌都有其獨特個性,Uniqlo郤堅持「衣服是配角,人才是主角」,希望消費者通過自由配搭Uniqlo的簡約服飾來塑造其個人獨特個性。

創業者必然知道「以客為先」, 也會在開發產品前做不少市場調查,但事實是,由於資源和技術的限制,創業者往往難以同時「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亦能「發展產品的獨特性」,平衡兩者實不易。

Uniqlo正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例子,去除了服飾的個性化,使消費者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任意配搭,來打造自我風格,真正達至所有創業者一直追求「消費者為主」的目的。

2. 親身觀察用戶,不僅是透過機器或大數據

從傳統製造業到資訊科技行業, 「如何了解用戶」永遠是個棘手的問題。

無印良品試圖透過不同的渠道收集客戶聲音,除了一般門市、網站、電話、試用及市場調查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其獨特的「觀察法」調查。

「無印」將不同背景的員工,如設計師、採購員及管理層等組成調查小組對客戶進行家訪,以不同背景的人,從不同角度觀察客戶如何使用產品。觀察後,便與客戶傾談,從他們口中得知對產品的好壞評價,更重要是親身感受他們對產品的真實感覺。觀察對象最好是家人或親戚等比較親近的人,那就沒避忌了,更容易聽到真心話。在這個過程中,調查小組能在客戶身上觀察到產品的不同用法,甚至連產品開發者也意想不到、創新的使用方式,從而改善產品,令客戶更方便及滿意。

現今很多技術工具能讓創業者更容易取得客戶使用產品時的狀態及數據,但能否真正了解客戶,幫助產品開發及公司發展?筆者認為親身的觀察會了解到很多,這是機器及大數據所不能剖析的一面。

3.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事物,專注核心業務

產品推出市場後並準備進一步擴展版圖時,創業者往往需要停下來檢討眼前發展策略。

日產汽車曾經跨界發展航空業,但2000年後,公司開始陸續出售這片「仍獲厚利的肥肉」,理由是想將全部資源集中於企業的核心業務﹣汽車生產,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與日產相似,零食製造商卡樂B專注只賣馬鈴薯製成的零食,一賣便是60多年了。為保持公司業務的精簡,卡樂B還會定期舉行「下架」會議,果斷結束被認定與企業發展方向不一致的業務。

除了一開始推出的產品或業務,不少創業者都會發展「副業」,以便雙管齊下,增加收入,然而這種做法很容易令企業偏離原本發展路向及理念。筆者建議創業者應學習日本「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事物」(斷舍離)的經營學,對於與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不一致的業務,一定要果斷地、堅決地「壯士斷臂」。

說到底,通往成功之路並沒有特定既有的公式,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創業者既要向科技巨頭、成功創業者學習,也應從傳統「長青」企業身上學習,明白「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的美學,以穩健、扎實的每一小步朝著大目標進發。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