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搞Startup並不是外國人的專利」
作者李勁華Keith Li為Innopage 創辦人
在香港搞Startup的朋友,都會參與一些Startup社群,希望找到同路人互相幫助或分享創業經驗。而香港幾個比較有規模和重要的Startup團體,例如Startups HK、TIE、Nest、The Hive等,都是由外國人創辦及主導的。就算到了今天,由本地人主導的Startup社群仍然很少,比較著名的就只有CoCoon。
外國人主導香港的Startup社群本身沒有不妥,正如香港人去到外地亦會建立自己社交圈子。但香港有一個怪現像,就是無論有多少個本地人,活動中只要在場有一位外國人,所有人都需要轉channel,改以英語對談,而不是為外國人找翻譯。
撇除「政治正確」的考量,一個全廣東話主導的Startup社群,對本土創業者來說,其實可能更有效率,亦令人更有得著。當然會有人批評,一個以廣東話主導、沒有外國人參與的創業社群,難以和中國大陸和世界市場接軌,成不了大事。
但我卻有不同想法,活於網絡科技發達與航空平民化的時代,放眼世界的機會多的是。有心外闖的創業者,可以每天上網接觸外國媒體,也可親身到外地考察。這個時代香港人已經不需要通過外國人的眼睛去接觸世界,到了今時今日,還視外國人為「盲公竹」,才是與時代脫節的思想。
我從不公開這個看法,但數月前認識了放棄銀行高薪厚職,毅然開設咖啡店和Co-working Space的Mark和他的拍檔Alfred,才發現有這個想法的並不止我一個(還有後來加的社交媒體達人石先生 Stone Ip)。有次和Mark說起,得知他正計劃搞一個既非牟利,又能夠真正幫助本土創業者的活動,我立刻舉腳讚成並要求參與,因為我也希望香港的年輕人知道,在香港搞Startup,並不是外國人的專利,本土創業者,也一樣可以搞得有聲有色!
但我們覺得,找個場地搞幾場show,請嘉賓向台下數百名觀眾演講,講完就散場,其實作用不大。所以我們的理念是,沒有演講嘉賓與觀眾,只有導師(Mentor)與學徒(Apprentice),亦即是說,不會有數百名台下觀眾令講者自我感覺良好,只有小班教學和真正的互動交流。
為了籌辦這個活動,我們四出邀請有份量、白手興家的成功創業者做導師,將經驗分享給有心創業的年輕人,增加他們的成功機會(換個角度可以說是「減低失敗的機會」)。雖然投入了這麼多心機和時間,但無論是搞手還是導師,都沒有想過從中取得金錢回報。這種傻事,若不是遇上Mark、Alfred和石先生,我只會一直將想法放在心裡,沒辦法真正實行。
一次Brain Storm session中,我們將這個計劃暫名為TIPS,在還未想好TIPS代表甚麼時,Mark已經安排好各項細節,並請到四位本地成功創業家做創業導師,Mark的行動力實在不得不令人佩服,正正體現了創業者需要的魄力!(有關TIPS的詳請,我們將會陸續公佈,敬請各位留意)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偉大航道」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