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單車共享3大誤會 (林國泰)

By on May 2, 2017

本文作者林國泰,為《信報》撰寫專欄「財經DNA」,此文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近期共享單車引起市場熱烈討論,開業幾天,已有幾輛單車被棄於城門河。對於共享單車,樂觀者視商機處處,投資回報高;悲觀者看創新科技業九死一生,投資風險極高,惟拆解當中誤會才能深入了解商機。

先了解商業模式。以港企為例,用戶須下載應用程式,登記後網上繳交按金399元,之後在程式尋找及預約附近單車。到場掃描QR code啟動單車,檢查單車,有問題可滙報,之後5元租半小時。使用後用程式尋找指定停泊處,把單車鎖向下推上鎖,程式會顯示費用。如發展順利,企業希望增加車身及程式植入廣告等其他收入。

值得一提,一般共享單車成本約400元,與按金相若。

不像Airbnb般共享經濟

首先,未必成共享經濟。以大家較為熟悉的Airbnb及Uber為例,兩者沒有擁有房間及汽車,反而建立平台,將社會空置房間及閒置駕車時間與人共享,創造經濟效益。話說回來,單車公司自資購買單車,以科技方便用家借還單車。換句話說,如WiFi蛋租借業用差不多商業模式,在指定不同地點自助借還WiFi蛋,大家或難以視為WiFi蛋共享經濟,因此今次可能要改為單車分享。

第二,創企面對進退兩難。表面上,今次港企已有不錯商業模式,樂觀地去尋找投資者入股,實情未必如此順利。在籌集資金,流行one minute pitch,之後投資者向企業問兩至三個問題,你想賺錢或燒錢追求用戶數目?你會怎樣做?如果選擇利潤,利潤何時倍升、十倍及百倍升。如果選擇用戶數目,為何現時仍未出現日日人等借車情況?

第三,與全球創企競爭。市場焦點於單車分享公司與本地租車小店競爭,平情而論,科技企業競爭是全球化。這類單車分享企業,目標市場不限於本地,以至亞洲及歐美,各地同行亦是。以內地兩大龍頭為例,在內地合共投放了180萬輛單車,今年或再生產2000萬輛。雖然港企值得支持,但據報港企目前只有1000輛單車,年底供應兩萬輛,如想搶佔本地及海外市場,或要「腦力」發展。

儘管企業聰明以按金購車,加快發展,但行業或將出現泡沫,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按金,當細規模公司面對信心問題,用戶鬥快取按金,如未能提供,將是另一個團購熱潮退下的翻版。

[email protected]

更多林國泰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