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創意還是詐騙(黃岳永)

By on May 13, 2016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近日新創企業圈子爆出一件大醜聞,曾是明星企業的美國醫療公司Theranos,被發現其「獨創」的血滴代替抽血檢查技術,原來是一個騙局。結果在短短6個月內,該公司從90億美元(約702億港元)估值變得一文不值。

兩年前,Theranos堪稱新創企業勵志故事的典範,其嶄新的驗血儀器,號稱可以大幅減少驗血時間及成本,可望顛覆每年產值達760億美元的美國血液檢測市場。該公司的美女創辦人Elizabeth Holmes亦深受傳媒青睞,更被譽為「女版喬布斯」。

「女版喬布斯」面臨被禁業

不過,《華爾街日報》去年10月的報道披露,Theranos的驗血儀器檢驗結果存在嚴重偏差,引起聯邦監管機構調查,該公司很可能被吊銷醫療從業資格,Holmes以及該公司主席Sunny Balwani亦面臨被禁業兩年。

或因Theranos是美國企業,業務尚未國際化,香港媒體對此興趣不大。然而,Theranos的個案正好向公眾顯示新創企業造假的情況及嚴重性,其實香港亦有類似情況,還記得去年獲得資訊及通訊科技獎(ICT)最佳大獎的智能咖啡機嗎?得獎後這家本港新創公司Nbition麻雀變鳳凰,成功在集資網站Kickstarter籌得資金,但產品遲遲未能面世,更被指貨不對辦,很多投資者質疑其有騙財的嫌疑。

當然,香港的類似個案與Theranos相比,實屬小巫見大巫。話說回來,Theranos能在短短幾年內崛起,傳媒一窩蜂的追捧絕對責無旁貸。在去年10月之前的報道,大概都是圍繞美女創辦人Holmes的傳奇故事,包括其於19歲從史丹福大學輟學,研發革命性醫療技術,30歲便擁有市值90億美元的企業。在這些吸引讀者眼球的內容下,該公司的業務是否可靠,數字是否真確,反而成為次要。

市場對新創企業並沒有明確的監管,當傳媒報道這些企業的「成功故事」時,便得更加小心,以免一不為意變成騙局的推手。當然,很多人會說記者的工作不是審查賬目,而且連風投公司亦願意投資,這些企業的業務應該可信。但是,即使是公司融資的數字亦未必可信,內地媒體便曾經披露,業內估計中國有八成以上的創業公司會虛報融資數目,例如把計價幣種由人民幣誇大為美元,甚至是製造虛假業績。

《華爾街日報》「踢爆」Theranos的報道刊登後,該公司除了在各種場合高調否認、並反指記者造謠生事外,還聘請了曾代表Bill Gates、美國政府及Al Gore的明星律師David Boies,帶齊人馬到報館「講數」,記者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然而,揭露黑暗、報道事實正是傳媒的天職,《華爾街日報》值得各地同業學習。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