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後的科技新一代(黃岳永)
日前翻看Forbes雜誌時,看到一篇題為”How To Find Your Purpose In Your Twenties”的文章,內容雖是針對美國年輕人,但的確說中了很多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就是他們畢業之後不知道想做什麼工作,並質疑自己的職業及人生道路是否正確,因而變得困惑且恐懼。
在香港,雨傘運動發生已1周年,這場由年輕人主導的社會運動,顯示新一代並非每個都是某些人口中的「廢青」,而是能夠把握時機探索自己的未來、努力尋找理想的新一代。雨傘運動亦令年輕一代徹底反思自己的價值,趁運動發生1周年,現在正好回顧一下香港年輕人到底有什麼改變。
發展敏捷靈活管理法
去年9月28日,港人首次嘗到催淚彈的滋味,不少人視此為雨傘運動的開始。催淚彈亦「催」出了不少人的潛力,群眾在短短數小時內便從網上找到應付催淚彈的方法,再透過網絡效應及群體合作對付這種從未經歷過的突發狀況。其後,以學生為中心的佔領運動,除了活用流動科技及網上通訊平台跟參與的群眾溝通,更發展出秩序井然的物資供應系統,這種敏捷且靈活的新式項目管理Agile Management,也正是許多成功初創公司所使用的方案。
新媒體的興起亦標誌着舊媒體的淡出,傳統的紙媒及電視都在改變。先不說現有兩大電視台,以有意加入電視市場的HKTV為例,其鎩羽而歸的原因不只是未能申請到牌照,更因為人們的生活已經離開了傳統電視市場。紙媒情況也不見得樂觀,連《蘋果日報》亦須減少其印刷量以配合市場的萎縮。
市場正在改變,現在大家想看的不只是24小時新聞或戲劇,還包括網民拍攝並上載的UCG(User-generated content)。Facebook及應用程式「17」便鼓勵每個人都成為內容供應者,並隨時把內容現場直播,成為大眾獲取最新消息的渠道。社交媒體亦在這場運動中大放異彩,例如「100毛」的出現,各主題網站爭奪網上市場的同時,亦豐富了本港文化產業內容。
追求理想學習新事物
我發覺現今很多年輕人更有自信,可說是「唔怕無工做」。科技的進步、市場的改變、年輕人的學習能力催生了「自由工作者」及Startup初創潮的興起,強大的學習能力讓年輕人有更多選擇。尤其值得高興的是,年輕人懂得追求自己的理想,學習和嘗試新事物,不再受社會、家長或政府設定的既定模式限制。
以色列的初創企業近年發展蓬勃,被譽為Startup Nation,我到訪當地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以色列兵制是全民皆兵,男女都要服役。若18歲入伍,一般至22歲退役後,他們便會給自己一年的悠長假期Gap Year,期間他們多是去旅行和嘗試新事物,然後訂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再回校進修,27、28歲時便裝備齊全大展身手,這可能亦是當地創新科技興盛的原因。我不肯定以色列這種方式是否適合香港文化,但的確值得參考,最重要還是一句話:「尋找自己的目標。」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