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就業問題(J. Bradford DeLong)
本文作者J. Bradford DeLong為美國財政部前助理副部長,現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國家經濟研究局副研究員,為《信報》撰寫專欄「 博集先機」
美國財政部前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最近對現任美國財政部長努欽(Steve Mnuchin)關於人工智能和相關話題的觀點表示反對。這兩位人士的差異似乎首先在於重點和強調。
努欽持有狹義觀點。他認為,這個被稱為「人工智能取代美國就業」的特定技術的問題存在於「遙遠的未來」,並且他似乎對「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沒有能夠證明它們遭到熱捧的價值的收入紀錄,也沒有明確的計劃準備創造收入紀錄的公司——一飛沖天的股市表示懷疑。
薩默斯持有廣義觀點,着眼於總體性的「技術對就業影響」,認為股市對具備高盈利能力的技術公司如谷歌和蘋果等公司的估值非常公允。筆者認為,薩默斯對努欽所描述的話題的觀點是正確的。美國財政部長不應該回答狹義的問題,因為群眾會據此得出非常廣泛的結論,哪怕你的回答其實十分有限。資訊技術對就業的影響毫無疑問是一個大問題,但抑制公眾的高科技公司投資同樣不符合社會利益。
另一方面,對於努欽警告非專家人士不要隨大流投資於空中樓閣,筆者深表贊同。儘管偉大的技術從社會觀點看值得投資,但一家公司要實現持續盈利絕非易事。說起來,財政部長有的是問題需要解決,應該無暇擔憂機器崛起的問題。
事實上,助長機器人恐慌、把問題定性為「人工智能取代美國就業」完全無濟於事。決策者應該把他們的關注點放在遠比這個問題更具建設性的領域。如果政府能夠恰如其分地完成其防止需求短缺蕭條的使命,市場經濟中的技術進步就不會讓低技能工人一無所有。
須保持相對收入合理平衡
今天不是中世紀,價值不是來自稀缺的自然資源,而是來自人的工作或人所創造出來的機器的工作,因此,理解這一點更加重要。馬克思是這方面最有智慧、也是傾注了最多心血的理論家,但他也不能前後一致地證明技術進步一定會讓低技能工人一無所有。
技術創新讓主要通過機器生產出來的一切東西變得更加有用,儘管低技能勞動力在其中的貢獻也變得相對較低,但這本身並不會讓任何人一無所有。若要如此,技術進步還必須讓主要通過低技能工人生產出來的一切東西變得更加沒用。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因為沒有東西可以讓由勞動密集型崗位上的低技能工人所使用的相對廉價的機器不斷地變得更加強大。只要有了更先進的工具,這些工人就可以生產出更加有用的東西。
歷史上,發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技術進步,直接令低技能工人一無所有的例子相對來說非常少見。 在這些例子中,機器通過大量增加勞動密集型行業所生產的產品的產量以滿足所有潛在消費者,導致該產品價值急劇下降。這一現象的經典例子是十八和十九世紀印度和英國的紡織業。新機器生產的東西與手搖紡織機完全相同,但能夠大幅擴大生產規模。拜有限的需求所賜,消費者不再願意掏錢購買手搖紡織機操作的產品。這類低技能勞動力所生產的商品價值崩潰,但他們購買的商品的價格並沒有崩潰。歷史的教訓不是應該叫停機器人,而是我們需要面對保持全社會相對收入的合理平衡這一社會工程和政治問題。在這方面,我們的任務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我們需要確保政府扮演好恰當的宏觀經濟角色——保持穩定的失業經濟,以使市場能夠正常運轉。其次,我們需要進行財富再分配,以保持合理的收入分布。我們的市場經濟應該促進而不是制約與我們的價值觀和道德相應的目標。最後,工人必須接受教育和培訓,從而能夠使用日益高科技的工具(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這樣,他們才能生產出仍有需求的有用的東西。
敲響「人工智能取代美國就業」的警鐘無助於實施這類政策。努欽是正確的:機器人的崛起不應該成為財政部長的關注點。
更多J. Bradford DeLong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