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有愛 IT有情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慧能。
當日佛祖釋迦牟尼在恒河岸邊一棵大樹下領悟到生命真諦,後人以「菩提樹」命名該樹,「菩提」即「覺悟」之意。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成為一大宗教,後來要在眾多弟子中選擇第六位傳人(六祖)時,大弟子神秀本已眾望所歸,他寫了一則佛偈:「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意思是要勤力修行,抗拒外面的誘惑。一個廟裏的廚房工人慧能心裏卻不認同,便悄悄做了文首那充滿禪意的佛偈,顯出剔透睿智和慧根,也奠定他在佛教的地位。
電子書認識大自然
香港也有菩提樹,只須乘西鐵到兆康站轉乘輕鐵往藍地站的妙法寺便可以看到。據住持法師說,那裏一棵高大的菩提樹已栽種多年,綠樹成蔭,像把太陽傘。有趣的是,每年大約佛誕(西曆5月左右)時分,原有葉子會由深綠變黃,不久紛紛落下,然後粉紅色嫰葉會迅速萌芽生長,之後嫩葉顔色逐漸變成深綠色,整棵樹再次呈現一片濃密翠綠。在大約一個月內,彷彿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都在這棵菩提樹上出現,生趣盎然。
妙法寺內種植了多種花木,有些與佛有緣,菩提樹之外,還有氣質優雅的地湧金蓮,以及武俠小說提到有濃香和麻醉作用的曼陀羅──據說這是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情花」的原型。
如果繁忙的你一時難以抽空親赴妙法寺,那便借助資訊科技吧。慈善環保團體「環護教育基金會」今年推出的「妙法花木」項目,既有實體書,也有電子書。當中有寺內16種植物的介紹,如特性、花期、食用價值等。
譬如許多人會把荷花(蓮)和睡蓮混為一談,實則它們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以基因技術分析,會發現荷花和睡蓮的親緣關係相差很遠,荷花是「山龍眼目」下的「蓮科」,睡蓮則屬 「睡蓮目」。兩者外貌也有分別,荷花葉高出水面,葉圓形,完整無裂縫;睡蓮則沒有長長的花莖,葉片只是漂浮在水面上,葉上有深裂縫。
睡蓮之所以得名,因它在日間開花,晚上閉合,次日又再開。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盛夏荷塘最是壯觀,其用途也很廣泛,蓮子可製成蓮蓉,蓮藕可炒可煲湯,蓮葉可做荷葉飯。
除了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閱覽電子書內這些有趣資訊,更可看360度全景互動VR短片,讓你無論身在海外或上下班途中,也可隨意瀏覽園林中的一花一木。
我們常說要保護環境,前提是大家認識和了解大自然。我衷心希望利用IT元素加入環保教育,凝聚都市人尤其年輕人的力量,推廣欣賞、分享、保護大自然和天然資源的意識,因為我們都在共享這個地球村的資源,大家應積極創造更多科技結合環保的可能,共同為人類帶來持續的繁榮。
參考資料:
- 〈菩提樹下證菩提〉,07-2007,《妙法》期刊第3期,妙法寺 http://www.mfbm.hk/issues/issue003.pdf
- 〈荷花.蓮花.睡蓮〉,05-2009,《妙法》期刊第25期,妙法寺 http://www.mfbm.hk/issues/issue025.pdf
- 〈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E%B2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