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科技創業成功三要素

By on September 4, 2014
Google主席兼行政總裁Eric Schmidt (中)去年11月來港和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左)一起公布「EYE年輕創業家計劃」。

Google主席兼行政總裁Eric Schmidt (中)去年11月來港和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左)一起公布「EYE年輕創業家計劃」。

本文作者陳志邦為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項目總監

筆者所屬的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和 Google香港合作,開辦了一個旨在培訓年青創業家的課程。去年11月,Google主席兼行政總裁Eric Schmidt,來港和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在中大一起公布這個「EYE年輕創業家計劃」

當時,計劃只具雛型,培訓對象為有志創業的年輕人,至於培訓模式、人數等具體內容,仍在商議過程中。正面地想,那時候課程設計的彈性可謂仍然很高;但另一方面,大家卻因計劃範圍太闊而感到頭痛。參加人數不少,在資源調配及場地上等的安排也不容易處理。我們幾位項目總監坐在一起,商討了數回,參考了本地及海外的不同創業培訓及活動後,終於有了初部的想法:

我們認為與科技有關的創業,如寫Apps、電子商貿、用技術優化服務、硬件配合軟件等創業公司,要突圍成功,推出優質產品和服務,並且獲得商業利益,必須要做好三方面。

  1. 第一是營商能力,包括洞悉商機、經營、銷售、定價、營銷渠道、售後服務、客戶關係管理等。
  2. 第二是應用技術能力,選擇合適的技術平台,開發軟件及硬件、周詳地考慮成本、可擴充性、未來技術發展,技術平台的用戶滲透率、方便度等。
  3. 第三是設計方面,這泛指一切產品設計、網頁設計、美術設計和用戶介面設計,也包括較少人懂得考慮,卻又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用戶經歷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

我們不求創業者能集商業經營、科技應用和設計能力於一身,因為三者都是很專業的東西,一人能夠精通兩項專長已經是非常厲害。然而,一個成功的科技公司必須三者兼備,要達到這一點,創業者就得要了解籌組團隊的重要性,懂得組織團隊,成員互相補足,從而集齊上述三項重要的能力。

助參加者邁向目標
有見上述想法,我們提供的培訓正正針對這三個範疇,除了培訓技能外,更擔當了配對的角色,協助參加者邁向他們的目標,筆者是負責商業部分的培訓。

初時,我們以18至35歲的居民為目標,估計大概會有500人報名。結果,在沒有很多宣傳的情況下,有超過900人報名,遠遠超過我們的預算。為了不讓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失望,我們決定不設篩選,讓所報名的年輕都可以參加是次計劃。

我們的培訓理念是希望學員對三大成功因素,商業、科技及設計,都有基本的認識。然而,更重要的是促進三方面的人才增加了解和溝通。根據我們的觀察,上述三方面的人才往往不能有效地溝通,例如老闆不能理解為何他的科技開發部門總說他的要求無法實現,他覺得只是小小的一個要求,為何執行時會這麼困難;老闆又會以為請一名年輕設計師,他應該精通所有與設計有關的東西,從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商品設計等;工程師無法理解為何業務發展部會向客戶承諾一些技術上不可能的要求;用戶經歷設計師會問為何不在更早的階段就找他做設計,為何只在軟件已開發後才想起用戶經歷,以至用戶經驗不完善或須要重新編制程式,浪費時間和金錢。因此,針對這三方的溝通及營運上的問題,我們推出了數個周末工作坊,讓學員更深入了解商業、科技及設計的不同和他們相互之間所產生的問題。通過課堂講解、個案研究、角色扮演、互動討論等,增加學員日後執行營運公司的能力。

首階段除了課程內容精心設計,對900餘人進行培訓,我們還鼓勵擁有不同技能的學員組隊。我們的學員背景分布比例是(商業︰技術︰設計)為(4︰2︰1),可見設計背景的人才比較缺乏。通過這個配對過程,我們希望每一隊都擁有商業、技術和設計的能力,大大增加他們的成功機會。

「EYE年輕創業家計劃」吸引逾900名對創業有熱誠的年青人參加。

「EYE年輕創業家計劃」吸引逾900名對創業有熱誠的年青人參加。

課程的第二階段是進階的培訓。我們從香港成功人士中找來40位導師作指導,他們都是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良師。又針對他們在自己領域及事業上成功,而不一定有經驗或懂得作為導師,我們特別安排在進階培訓前,加入給予導師們的先導交流講座,讓導師們互相交流作為一位好導師的心得,掌握更多的指導技巧,了解學員與導師在過程中的需要和期望,使難得安排的指導機會可以發揮出最佳的效果。第一階段的900多名學員自行組隊,共產生了140餘隊。經過兩輪選拔後,有40隊進入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的培訓是理論佔多,並以假想的公司為練習,在第二階段的培訓重點轉為以實踐為主,以各隊的商業主意來練習。有很高的實質操作性,加上有經驗豐富的導師,務求把各隊的生意想法提升至操作層面,從概念到實現。40隊隊伍有些在參加培訓前已經在創業,有些是因為這培訓而加快了創業的過程,他們都有不錯的發展。從這40隊當中,再挑選數隊前往Google美國總部和拜訪在矽谷的其他創業家,又會探訪當地的院校、孵化器(incubators)及加速器(accelerators),這實在是本地創業者的夢想,可以到全球科技創業最領先的地方取經。

在本港也有不少為創業者而設的培訓計劃,包括從外國傳入的General Assembly、Founders Institute等。現在正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候,筆者誠心期待香港會不斷出現如9Gag, Divide、CherryPicks、Aftership等優良的創業者。以上的例子還是以軟件或服務為主,實際上香港以往曾經是非常成功的成衣、手表和玩具的出口地區,珠三角仍是製造業中心,理應是出產一些硬件如Wearable Device的先機者。在發展硬件方面潛力應該很大,能夠配合軟件的話,再加上筆者剛剛在上文強調的三大成功因素,商業、科技及設計,相信更是如虎添翼,創業者將會前途無可限量。EYE的參加者及其他創業者不妨好好考慮,把握這些機會及發展方向。

原文:《信報》「商管啟示」專欄、圖:中文大學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