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興衰史(高天佑)
小米銷量慘淡,據說與產能阻滯有關,因為未能從晶片商高通(Qualcomm)取得足夠供應,以致出貨量受到壓抑,這問題已在5月中旬獲得解決。不過即使撇開產能問題,小米、樂視、酷派等品牌的走下坡亦非單獨事件,背後反映着行業變遷。
話說小米等品牌最初快速上位,靠的並非什麼超前技術或獨家賣點,而只是主打一個「平」字,標榜其性能跟三星、蘋果等大牌子的旗艦手機差距不遠,售價卻便宜逾半,通常只需千多港元一部,可謂「蔗渣價錢,燒鵝味道」。憑此策略,這些品牌最初確實打出一片天,從大牌子手上搶走不少銷量。
然而,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平中更有平中手」,後來大批來自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地的品牌,紛紛照抄「小米們」的平價路線,且價錢鍊得更盡,爭相割喉搶客,結果難免是三個和尚無水食, 互相分薄大家的生意。
營造生態陷窘局
事實上,「小米們」用成本價賣手機, 從一開始便沒打算靠此賺錢,其如意算盤是憑平價策略搶佔市場後,便可營造出所謂的「生態」。例如人們既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自然亦會幫襯小米的其他生意,包括軟件、影音、遊戲、家電以至醫療等,這些才是利潤來源。然而願景雖美好,惟全球各超級品牌包括三星、蘋果、Google、Amazon等也在發同一個「生態」美夢,可惜知易行難,這些國際巨擘至今仍未有明顯成績,勢單力弱的「小米們」便更加遙遠。
揼石仔賺血汗錢
因此「小米們」現正面臨嚴峻困境, 一方面手機銷售無利可圖,還遭受其他平價競爭以致銷量萎縮;另一方面,原本寄厚望的「生態」大計,現在發現舉步維艱,十畫未有一撇。同時,透過不斷融資籌來的彈藥已燒得七七八八,市場投資者亦似乎不再青睞。
另一邊廂,現正急速崛起的華為、 OPPO和vivo等「三小強」,算得上是平價路線的繼承者,不過戰略卻有不同。最明顯是這三小強皆不好高騖遠,從不奢談什麼「生態」,只是專注於用最低成本造出一部手機。
更甚者,這三家公司甚至不堅持用自己品牌賣機,願意放下身段,為電訊商生產「貼牌機」,於是憑着電訊商銷售渠道,讓銷量在短期內激增。當然,它們平價賣機亦難有豐厚利錢,還須跟電訊商分成,賺的是「揼石仔」血汗錢,只能靠盡量控制成本以榨出利潤。
無論如何,中國這兩派手機品牌的路線,不可簡單地區分優劣勝負,只可說大家方向有別。暫時看來,華為等「三小強」憑腳踏實地搶得市佔率,但可見將來只能繼續揼石仔;「小米們」的生態大計現在看似渺茫,可是萬一成功便是超級大茶飯,暫且拭目以待。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