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一個奇怪的行業 (占飛)

By on April 4, 2018

本文作者占飛,為《信報》撰寫專欄「忽然文化

的士大佬有點像舊時的人力車伕,日捱夜捱為了買一個的士牌,從此變成自僱。(資料圖片)

的士大佬有點像舊時的人力車伕,日捱夜捱為了買一個的士牌,從此變成自僱。(資料圖片)

的士是一個奇怪的行業,打開門做生意,卻完全不用考慮商譽問題。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感,自從手機有Google Map,當你向司機說出一個比較偏僻的地點,他就會反問你:「點樣去?」而當你說:「唔識。」他就握着方向盤漫無目的地遊走,而且一定走錯路。

這時,你無法不掏出手機自行搵路,指導司機先走哪條路然後到什麼路口轉彎。即使是駕駛盤上有10部智能手機的司機,他們都不會幫手找路,更遑論像舊時的司機一樣打上的士台問路。原因很簡單,他愈唔識路,繞路愈多,你要付出的車資就倍升。「唔識路」成為搵錢方法,再加上他們的惡劣態度,坐的士簡直是貼錢買難受。

靠投資牌照發達

難怪不少市民寧願付多點錢都要轉用「白牌車」App,因這些App有評分制度,乘客與司機要互相評分,於是雙方克制情緒以禮待人。從此,「計程車」史上首次把「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 UX)作為一個因素,放在整盤生意的考慮之中。

UX由曾經在蘋果公司(Apple)工作的學者Don Norman奠基,他說過:「當科技提供我們日常生活所需,UX就是最重要的。」(When technology delivers basic needs, user experience dominates.)

的士大佬其實有點像舊時的人力車伕,他們有些人日捱夜捱為了買一個的士牌,從此就變成自僱,如老舍的著作《駱駝祥子》中所言:「自己的車,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裏,高等車伕。這可絕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然,小說中的不是人力車「牌照」,而是祥子擁有自己的車。

合和實業創辦人胡應湘的父親胡忠就靠投資的士牌而發達。他由擔任「紅牌的士」(沒有正規經營牌照的計程車)司機起家,然後脫離「紅牌的士」,進軍「正規」的士牌照,1933年以1.8萬元收購12部正牌「的士」,經歷過日治時期「的士」全數被日軍沒收,至戰後獲歸還。1967年,他擁有的「的士」數目近500部(正牌的士378部,紅牌的士120部),令他獲得「的士大王」的稱號。(摘自《商城記──香港家族企業縱橫談》)

所謂「紅牌車」,車牌紅底白字,營運形式像今天的Call車App,不過當年未有網絡而是以電召方式接單,且有公司以集團式經營。1976年,政府為整頓局面,紅牌車車主以補價7.5萬元即可換牌成為正規的士的一分子,其時的士牌價為10多萬元,實屬有賺也。不過,非法載客這種賺錢方法靈活非常,因此各個城市都有這種白牌車行走。

占飛認識兩位男士,一個是教師,一個生意失敗,前者兼職做白牌車,後者則轉行做全職。最有趣的是那位教師,明明高薪厚職,何解假日仍要辛辛苦苦地做司機大佬?他說,他喜歡駕車,但停車場費用太貴,學校又分不到泊車位,既然有零錢收入又可以「過吓手癮」,何樂而不為?他最怕的只是撞到熟人而已。

擔任白牌車司機,還有個功能,就是享受駕駛樂趣。

古代「的士」四隻腳

早於十七世紀(有說是十六世紀),以馬代步的「的士」已在世界各地行走。的士(英語為Taxi或Cab)源自於法語「Cabri」,意思是山羊:或「Cabriole」,意思為快樂的跳躍。這字去到英國後,被縮寫成Cab;Taxi全名為taximeter(法語),意思是「to tax」及「measuring」(課稅和量度),用來計的士車程的儀器由德國工程師Wihelm Bruhn發明,有了這部儀器記錄起點與終點之間的距離後,爭拗自然減少了,時為1891年。

在一些描繪十九世紀的電影之中,常常看到一種司機坐在高處和後面,乘客坐在中間包廂,馬匹在前面領行的馬車(Hansom Cab),發明的人是英國建築師Joesph Hansom,他註冊了專利權,一度廣泛在倫敦行走。

更多占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